•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版
下陆区运用“扶贫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专题报告

 

根据省、市统一部署,下陆区于4月下旬正式启动运用“扶贫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以来,在市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主要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紧抓认识,提升思想认识高度

区委区政府于4月中旬召开专题会议,对监督检查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对相关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于4月17日正式由区委办、区政府办印发《2020年运用“扶贫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同时,召开全区监督检查工作动员会。会议传达了省市会议精神,解读了《工作方案》,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启动监督检查工作。

(二)领导重视,加大组织领导力度

根据《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汪勇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区委办、区政府办、区纪委监委、区组织部、相关部门、各新区等单位组成的下陆区运用“扶贫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三班”,即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数据采集专班、巡查督导专班、执纪问责专班,明确了各专班职责。为确保监督检查工作有序开展,区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吴红英、黄和明同志分别两次组织召开全区工作推进会,对相关工作再次进行部署,确保监督检查工作“一环套一环,一步接一步”。 各专班根据方案迅速行动,有效推动我区入户核查、复核抽查、巡查督导和执纪问责等各项工作。各新区(街道)、相关部门都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明确任务,明确进度,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一级抓一级。

(三)统一部署,加强工作落实深度

1围绕方案抓落实。根据相关实施方案,区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迅速落实人员,按五大新区和部门职能分解交办问题数据。各新区和相关部门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一级一级抓责任上肩,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抓落实,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日程、画好了核查路线图。为确保各新区扎实开展工作,区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对各新区业务进行督导。

2围绕宣传造氛围。为了使工作能扎实推进,我区在5月15日之前全面做好宣传工作,让群众家喻户晓,接受群众监督,在全区五个新区37个社区共张贴政策宣传画80幅,宣传标语百余条,发放公开信2000份,通过电子屏、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政策和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共接到群众举报或咨询电话十多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接受了市扶贫办领导的检查指导,为高质量完成从5月15日开始的入户核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3围绕培训提效率。区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把加强业务培训,作为做好本次监督检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5月份以来,我区连续2次组织召开全区性业务知识培训会开展专业辅导。针对我区涉及军人优抚补贴、高龄津贴线索等问题,主动与市相关部门对接,了解相关政策。通过培训,进一步明确了“谁来核、核什么、怎么核”的问题,为后期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4全面核查保质量。今年,我区核查民生领域问题线索共计92条,其中高龄津贴65条,军人优抚补贴27条。涉及涉及5大新区24个社区。5月9日,区工作专班召集区委纪委、职能部门、新区分管领导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将92条问题线索移交给五大新区。从5月15日开始,五大新区8个核查小组全面开展入户核查工作,截止到5月29日为止,五大新区共完成入户核查问题线索92条,入户率达到百分之百。到6月15日,复核专班已对59条“查否”问题线索进行全面复核,复核做到全覆盖,将核查中已初步“查实”的33条问题线索及时与区纪委对接并移交。7月21日由区纪委监委牵头组成复核抽查组再次对新区查否的问题线索按照90%以上的比例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录入监察系统。

5、围绕督导找问题。区工作专班多次深入五大新区,对各地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重点查各地各部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查入户核查进度等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工作专班统一对接联系公安、银行、市殡仪馆等相关部门解决佐证资料收集的难题,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整改,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下陆区在2020年运用扶贫和民生领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过程中,对核查出来的违纪违法问题,随时发现,随时查处,随时整改。对问题性质相同、涉及对象较多、个案金额较少的问题及时组织纠正。截止到7月23日止,五大新区的资料整理已全部完成,92条问题线索已全部录入扶贫领域监察系统,33条查实问题线索涉及的违规资金4.95万元已成功全额追缴到位。按时完成此次扶贫领域问题的整改工作,并为以后年度的监督检查工作提供相关借鉴经验。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一)军人优抚

核查问题数27条,占所有问题总数的29.3%;全部查否,查实数为0条。

问题表现形式为问题线索上优抚对象身份证号与真实身份证号不一致。

主要原因:工作人员思想上不够重视,操作上不够熟悉,工作上不够细致导致优抚对象的基本信息录入系统错误。

整改措施:一是对所有享受抚恤金与补助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摸排,掌握底数。二是进一步规范审批工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建立定期复核机制;三是进一步明确责任,要求街道、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掌握实时动态信息并及时上报。四是学习掌握最新政策规定,切实做好重点优抚对象的审核评定、抚恤发放工作。

(二)高龄津贴

核查问题数65条,占所有问题总数的70.7%;查实数为33条,查实率为50.8%。涉及违规资金已及时全额追缴到位。

问题表现形式及主要原因

一、核实已死亡超过一年仍领取高龄津贴的问题线索30条,造成死亡人员已死亡超过一年仍领取高龄津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死亡人员家属常年在外工作难以联系且家属在老人死后未及时向社区上报死亡信息造成津贴未及时停发;

2.死亡人员长期没有居住在下陆未留下有效联系方式或生前无固定住所,社区无法掌握其动态信息造成津贴未及时停发;

3.家属刻意隐瞒死亡人员信息造成津贴未及时停发。

4.基层在管理高龄津贴对象过程中,存在高龄津贴核查工作不够细致的问题。因社区工作人员失误未及时上报死亡信息,导致高龄老人死亡后仍在享受津贴。区民政局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及时督办到位,对享受对象动态管理不到位。

二、核实死亡一年内领取高龄津贴的问题线索1条。造成死亡人员死亡一年内领取高龄津贴的原因是死亡人员身故于外地老家黄冈,社区无法与家属取得联系,且社区在高龄津贴年度核查中没有做到见人见事,造成了享受对象死亡仍在领取津贴的现象发生。

三、核实发放高龄津贴对象未满80周岁的问题线索1条;造成发放高龄津贴对象未满80周岁领取津贴的原因是社区工作人员审核马虎误以为申领对象已满80周岁(实际为80虚岁)可享受高龄津贴造成资金违规发放;

四、核实非本市户籍领取高龄津贴问题线索1条;造成非本市户籍领取高龄津贴的原因是该津贴享受人员对政策不熟悉认为享受高龄津贴不受户籍地限制且户口迁出时未经过社区,且区民政局未及时对接公安部门,造成社区没有及时地掌握享受对象的户籍信息,造成津贴未能及时停发。

整改措施一是对查实违规问题进行津贴停发,对违规发放资金及时进行追缴;二是对涉及问题整改的乡镇下整改工作交办函,要求乡镇切实履行工作责任,确保反馈问题按时整改到位;三是进一步规范审批工作流程,建立定期复核机制;四是加强与公安、卫健部门配合,进一步明确责任,履行职责,及时共享数据,及时比对更新。五是提高经办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加深经办人员对惠民政策的通透度,提升经办人员业务水平及工作责任心,更好地为老人服务。

三、追责问责情况

2020年下陆区运用扶贫和民生领域监察系统开展监督监察工作共组织处理11人,均为高龄津贴涉及“非三类人员”问题线索。

(1)对孔雀苑社区负责民政工作的副书记和工作人员共3人进行批评教育处理。

(2)对铜都社区负责民政工作的副书记和工作人员共4人进行批评教育处理。

(3)对西花苑社区负责民政工作的副主任和工作人员共4人进行批评教育处理。

四、工作建议和计划

(一)军人优抚方面

进一步提升重点优抚对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强与公安部门、民政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动态管理,建立信息比对机制,掌握优抚对象户籍地变更、户口注销、迁出。及时调整优抚系统信息,有效避免漏发和超范围发放补贴的情况发生。

(二)高龄津贴方面

1.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高龄津贴年度核查。针对基层老龄工作经办人员能力薄弱,民政工作业务繁杂、工作量大问题,向上积极汇报,争取政策及资金支持,创新核查方式,引入第三方社区力量参与高龄津贴年度核查,提高动态管理水平。

2.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主动与公安部门进行对接,掌握享受高龄老人补贴人员户籍变化的信息,杜绝因户籍问题造成重复享受津贴现象的发生。定期将高龄津贴享受对象的信息与市殡仪馆火化名单进行比对,保持与各县市区高龄津贴信息互通,避免出现同一享受对象重复领取高龄津贴。

3.建议开发全国高龄津贴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与中国户籍人口数据库实现数据实时共享,通过系统的运用,确保惠民政策的精准实施,有效避免错发、重发等问题的发生。

 

下陆区运用“扶贫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         

开展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