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版

关于对区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第99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梁传敏委员: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的关注,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提案》已收悉,我区高度重视,责成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联合长乐山工业园区、区科信局等部门加强研究推进,现答复如下:
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国家、省、市对循环经济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下陆区按照“一核多点”的发展思路,以长乐山产业园作为“核心区”,围绕光大(黄石)静脉产业园,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交通区位、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与省、市级部门对接,致力于打造成全国50个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中的样板区、示范区。
黄石市是国家级大宗固废基地之一,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但循环经济产业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市场活跃度低、政策保障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针对以上问题,我区将按照促进产业布局集聚化、利用方式低碳化、技术设备先进化、运营管理规范化、模式机制创新化的要求,在推动项目建设的同时,及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经验。
一是加大科技人才支撑。针对企业配套科研水平不高的问题。我区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优势,组织重大技术项目的科技攻关和研发,拓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新方向。支持高校科研成果在我区综合利用企业技术或专利入股,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改投入,发展关键技术,培育发展综合利用等循环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另一方面,通过工作条件、住房、社会保险、子女就学方面的优惠措施来吸引人才,培养和引进固废综合利用急需的拔尖人才和专业人才,引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型人才。培养和引进固废综合利用急需的拔尖人才和专业人才,加大国家和省对黄石人才引进的扶持力度。加强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招引科技专家和领军人才,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优先支持综合性固废等综合利用管理等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利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改投入,发展关键技术;培育发展综合利用等循环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二是强化上下游产业链。针对我区循环经济市场活跃度低,产业配套不完善的问题。我区将优先集中政策和资金资源,培育和壮大大冶有色、大江环科、加柯环保等规模较大、产业带动力较强并且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形成产业中心,充分发挥中心企业的领头作用。联合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集中突破尾矿生产建筑材料技术、尾矿充填采空区技术、采矿区复垦技术、难采残矿体回采技术、尾矿库尾砂再选技术和尾矿中共伴生有价元素高效回收技术。加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为技术研发、转化等提供平台、法律、管理、贸易等咨询和服务。积极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国内先进的研究机构和团队开展交流合作。吸引污水管网、通信、电网等配套产业,鼓励配套技术、设备、产品投资商、配套服务商进入,逐步形成配套产业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把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缺失环节补充完整。吸引电力、热力、冶金等大宗固废产生企业进入园区发展,提高资源时间利用率和空间利用率,下游吸引建筑、建材等行业企业聚集发展,鼓励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不断巩固取得的成绩,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发展。
三是加强园区政策保障。针对政策保障不完善、产业发展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我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以实施“十四五”规划为契机,构建下陆区发展循环经济总体框架,明确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实施步骤,积极打造全国大宗固废基地示范区。专门成立循环经济园区项目建设指挥部,区领导担任指挥长,园区主要领导任副指挥长,明确专人负责,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整体推进项目建设,带动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确定以尾矿、冶金渣、工业废弃料、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为突破口,通过技术链创新、价值链提升,探索一条从尾矿到多种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建成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形成多途径、高附加值的综合利用发展新格局。针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落实部门包保责任制,光大、荆冶湘、楚鑫等循环经济项目,大江环科、加柯环保等循环经济企业均有副县级领导、部门进行包保服务,园区专员负责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相关部门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下一步,我区将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差距和不足,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支持企业能效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等工作的开展,带动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争取国家对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积极申报下陆区长乐循环经济工业园循环道路建设工程、下陆区循环经济产业园道路建设项目等项目,完善园区内交通基础设施,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二是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投资和运营,实现投资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达到增加项目投资、提高就业水平、扩大税源,加快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