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版
名 称: 2024年下陆区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2月26日在下陆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索 引 号: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文 号: 文件分类: 所属机构:
2024年下陆区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2月26日在下陆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面对多重困难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加快产业转型、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品质下陆”目标任务,克难攻坚、砥砺奋进,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增光出彩的新答卷。
这一年,我们稳步发展,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以工业为代表的主要经济指标成绩亮眼,态势良好。初步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48亿元,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4%,两项增速持续领跑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0.2%,稳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其中限上社零总额占全市比重达36%;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长6.4%,稳居全市前列。圆满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助力黄石站稳全省第一方阵。
这一年,我们筑巢引凤,专业园区竞相发展。今年6月和10月,黄石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和湖北新型绿色智能表面处理产业园相继开园,吸引30余家企业入驻,成为黄石借“机”发展、融“圈”入群的新平台。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高质量满园,初步建成华中区域工业三废[1]处理品类最全、年处理量可达500万吨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5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加速“腾笼换鸟”,一批重点项目陆续投产达效。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家,进规企业占两个园区企业比重达70%。
这一年,我们提振消费,市场活力更加蓬勃。中都大酒店、皇冠假日、花间堂等一批高端酒店落户团城山,武商量贩等消费业态迭代升级,东昌阁、未苏湾、月牙湾等消费新场景人气火爆,万达、居然之家等商圈发展日益成熟。亚洲桨板锦标赛、中国龙狮公开赛、省青少年街舞锦标赛、黄石半程马拉松等重大赛事在我区成功举办,全年开展年货美食节、樱花游园会等主题文旅活动28场,城市的人气、烟火气更旺了。全区市场主体突破2.7万户,限上商贸企业达153家,是三年前的2.6倍,全市商贸中心“中移”氛围更加浓厚。
这一年,我们改善民生,品质下陆成色更足。省、市“十件民生实事”扎实推进,住房改善、养老托幼等114个子项任务全面完成,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75%以上。高标准建设的下陆康养中心4月份投入运营,民政部部长亲临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吾家”就业服务经验在全国人社系统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推进会上获得广泛认可。创新“五情”[2]闭环处置机制,全区受理投诉按时办结率100%,矛盾纠纷调解有效率排名全省第19位。有效防范应对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和梅雨期持续强降雨,相关案例被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全年全区未发生重大案(事)件,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聚焦加快产业转型,发展动能转换成势见效。优势产业集群强链。依托“链主”企业带头延链,铜产业链上企业达39家,有力支撑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82亿元,增长36.8%。新兴业态丰富完善。表面处理产业园一期建成投用,嘉友、嘉业、德方等6个项目落地进驻,逐步形成“金属铸造-表面处理-机械加工-汽车零部件”的完整链条。跨境电商产业园综合楼和仓储区全面建成,引进浙江必创、阿里巴巴国际站、品创电商等一批行业龙头,园区签约入驻率达65%。商文旅提质赋能。首发经济[3]、银发经济[4]引燃消费新动力,新引入湖北首家花间堂高端度假酒店,全区各类首店增至187家;东楚跨境全球购(下陆店)实现家门口“买全球”,首届银发生活市集活动掀起银发消费热潮;零跑、智己等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入驻下陆。成功举办人民广场啤酒节、以旧换新消费展等各类促消费活动40场,拉动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增长134.6%、限上家电企业销售额增长26.8%。依托素食文化村打造个性化茶酒文化体验馆,月牙湾青创露营基地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东方山景区全年吸引游客37万人次,营收突破1500万元,均实现40%以上增幅。
二是聚焦扩大有效投资,经济增长韧性充分彰显。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全年完成新签约项目32个、新注册项目25个、新开工入库项目16个,成功签约鹏辉力赫储能电站、龙源智慧电商科创园、威能汽车零部件等一批5亿元以上重点项目。项目建设提速增质。昊森新生产线等29个项目开工建设,博益环保等17个项目完工投产。深化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全年新入库纳统项目92个,总投资83.9亿元,入库数量和金额位居全市前列。“三库”项目投资规模分别达到上年度的5.3倍、3.1倍、3.6倍,目录库转储备库、储备库转实施库转化率分别为52.6%、60.3%,各项指标在全市领先。对上争取成绩亮眼。紧盯中央预算内资金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投向、“两重”“两新”[5]等国家重大政策导向,团城山片区厂网河湖一体化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获批政策资金8.9亿元;下陆区文旅商业综合体等5个项目入选省级重点项目库。资产盘活成效凸显。以大财政体系建设[6]为抓手,全面推进国有“三资”清理和确权办证,摸清全口径资产近80亿元。纺机、通广电子、邦柯等低效闲置厂房正在积极导入新项目;宝钢地块、饶家垄片实现征迁清零,8宗共707亩土地成功挂牌出让,土地出让占全市总量40%。
三是聚焦深化改革创新,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科技创新赋能增效。用好科创链平台,嫁接武汉都市圈科创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全年实施技改项目15个,完成技改投资9.2亿元,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15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2.2亿元。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增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山力科技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华中铜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哈特贝尔、扬信医药、久丰智能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朗天药业入选省级绿色工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区28家单位90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在全市首推“无感续证”[7],实现食品经营企业续证审批“零跑路、零材料”;4个事项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事项,数量居全市城区第一。持续深化“双千”服务,全年为企业解决各类要素保障问题70多个,累计服务企业融资71.6亿元,兑现各类政策资金2343万元;全年净增“四上企业”40家,新登记市场主体4623户,其中企业类占比24.3%。
四是聚焦提升功能品质,首善之区魅力全面展现。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大广高速新增东方山互通、复兴大道、桂林南路高架、磁湖大桥按期建成,大泉路生态廊道、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等重点市政项目在辖区顺利推进,外联内畅大交通网络更加通达。实施磁湖西等2个片区13个综合小区旧城改造,石榴园小区等3处口袋公园完工上新,环磁湖绿道、青龙山公园(一期)建成开放。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聚焦城市管理、市场管理、停车秩序、文明交通、小区治理等常态长效化开展攻坚提升行动,下陆区文明创建和城市管理考评长期在全市城区名列前茅,文明城市创建深入人心。实施“花城计划”,建成1条月季示范路、4条花径小路;新增停车泊位1015个,联网接入1648个;全年累计拆违2万平方米,市容市貌更加规范有序。高分通过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省试点评估验收,为全市城区扩面提供了“下陆模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区空气优良率82.1%,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PM2.5浓度同比下降9.4%,全市最优。建成长乐山工业污水处理厂,新建改造管网约57公里,改造排洪港渠12.3公里,整治混错接点1800余处,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完成下陆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和东方山生态小流域一期项目,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不断巩固。
五是聚焦保障改善民生,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社会保障织密兜牢。新增城镇就业4684人,黄石青年科技企业孵化器获评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润信农产品物流园获批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100户,新建社区幸福食堂4个,实现万人社区全覆盖;新增普惠型托位180个,下陆小学托育中心获评全市公办示范托育机构。筹集分配保障性住房316套,推进还建安置交房828套;全区医保参保缴费率达98%以上;全年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495万元。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市委机关幼儿园团城山分园建成开园,新增公办园学位720个;完成团城山小学、广州路小学等改扩建工程,新增学位1500个,康桥未来国际高中正式开学;有色小学教联体、实验中学教联体分别获评首批省级和市级示范性教联体。黄石市中医传承大楼建成投用,优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中医药特色专科,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新增全民健身场馆4处,组队代表黄石参加省青少年攀岩锦标赛荣获6冠,我区体教融合工作在全省作经验交流。
六是聚焦维护安全稳定,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走深走实。以“三方联动”为抓手推动小区自治,城市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和村改居湾组理事会(队委会)组建实现全覆盖,市场化物业服务覆盖率达98%以上。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完成审批215部、竣工200部,石榴园、南湖社区等有关经验获人民日报宣传推广。全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523件,成功率达98.5%,非警务警情分流化解[8]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风险防范抓严抓实。积极摸排不稳定因素,切实守牢财政金融、森林防火、防汛抗旱、校园及周边安全、燃气安全等各类风险底线。全力打好保交楼攻坚战,万达公馆10栋楼1549户全部交房、新西南花园完成628户交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刑事、盗窃警情及电诈案件数分别同比下降15.3%、19.6%、6.5%,实现“三连降”。
在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区委决策部署,省委巡视、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坚持和完善过程管理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依法接受人大、政协监督,按时办结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建议124件及政协委员提案102件,办结率、见面率及办理评价满意率均达100%。圆满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经济家底。与此同时,工会、共青团、工商联、妇联、残联、文联、科协、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工作有效推进,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对口帮扶、保密、档案、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各项事业呈现新气象。
各位代表!回顾这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结果比预期的好。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下陆发展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区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是:大项目、大税源增量不多,新动能、新增长点积蓄不足,产业能级有待提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债务化解压力较大,“三资”盘活潜力有待挖掘;部分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惠企政策落实力度和效果有待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期盼存在一定差距。同时,政府系统一些干部还未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能力素质有待提升。我们将直面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还是“十五五”规划的布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如磐。
202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和区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加快产业转型、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品质下陆,持续优化环境、稳定预期、激发活力,努力建设高品质宜居新城区和高质量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黄石篇章贡献下陆力量。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各项指标均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部分指标力争领跑全市。全面完成市定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持续筑牢底盘强支撑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构筑工业强区新优势。
加快传统制造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赋能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服务大冶有色铜冶炼智能工厂及低温余热回收改造、华中铜业产品质量及环境绩效提升等技改项目建设,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0个以上,力争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积极推进工业领域节能减排降碳,持续开展节能诊断服务,新增申报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3家以上。把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契机,完成数字化改造中小企业10家以上,培育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4家以上,助力黄石打造数字化转型试点标杆城市。
加快铜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深入推进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依托“链主”头雁领航,发挥好省铜业协会作用,重点做大做强做优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打造高端铜产业集聚区。推动华中铜业压延铜箔产品升级,开发并提升高附加值红化箔、黑化箔、合金箔、电镀铜带等产品比例。支持大冶有色成立铜基新材料研究所,向工业机器人用柔性电缆和铜线、高端汽车线束等产品延伸发展。以企业“卡脖子”主导产品吸引下游企业集聚,力争新引进链上企业3家以上,支撑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加快专业园区扩能增效。以专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循环经济、表面处理、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瞄准新能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业风口,服务好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尾矿砂综合利用等项目落地开工以及光大、博益环保、荆冶湘等已投产项目产能释放。发挥表面处理工业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吸附闻泰科技等企业表面处理产线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落地,支持加倍汽车零部件、翊腾电子连接器、梅萨尔激光等链上企业加速成长,实现产业园一期满园运营、二期启动建设。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做强高端设备制造和医药制造,推动人本轴承新能源商用车轮毂轴承生产线、朗天医药研究中心等项目建设,谋划打造金属板带装备制造产业园。
加快未来产业谋划布局。抢抓湖北未来产业发展政策风口,加快前沿未来制造、未来材料等产业发展,支持斯坦德标准物质科研创新中心、中冶南方蚀刻气体生产等项目加快建设。开辟新型储能、氢能等未来能源新赛道,布局实施鹏辉力赫储能电站、固态储氢装置生产、氢能源电动车等项目,积极打造新增长引擎。
二、坚定不移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持续构建发展新高地
坚持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升级和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提升,促进现代服务业赋能先进制造业,做强服务业新支撑。
打造临空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坚持全域临空理念,以大泉路为轴,以跨境电商产业园为载体,以“电商+直播+物流”为引领,打造临空经济发展带。依托紧邻花湖机场区位优势和综试区政策优势,积极招引希音、抖音等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入驻,完善供应链管理、直播基地、教育培训等功能布局,实现产业园一期高质量满园、年产值规模超10亿元,创成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依托众联物流、传化诚通公路港、润信农批物流园等物流服务平台资源,谋划实施临空物流产业园、钢贸综合物流园等项目,持续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动区域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助力本地企业转型升级跨境出海。
打造“一站式”汽车产业服务聚集地。以大泉路—发展大道沿线为重点,着力构建集体验销售、维修保养、补能回收等为一体的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重点推进龙源智慧电商科创产业园建设,集中布局汽车交易中心、智慧汽车俱乐部、智慧汽车体验区、多功能汽车文化展厅。支持打造恒信汽车产业园、红八二手车综合服务产业园,有效整合黄石车管所及沿线汽车销售4S店、二手车市场、汽车检测企业等资源,延伸发展汽车拆解、汽车户外运动等相关产业,完善汽车服务产业链。
打造东方山商文旅经济带。坚持山上山下联动,以东方大道—广州路为轴,持续完善旅游产业配套产业链,加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东方山生态清洁小流域二期等项目建设,实现景区南门西门双向贯通,与熊家境双景区互连互通,促进二消产业连片组团发展。依托东昌阁转型及业态焕新升级引流作用,山上加快推进东方梵园、西凉亭特色民宿群建设,山麓加速布局桃花裔总部基地、梨花峪山中花谷、江洋谷、药膳馆、素食馆和南山驿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山下周边持续推动东方大健康产业园、武铁采石场、南门小镇、南门公园等地块开发,不断擦亮东方山文旅康养产业品牌。
打造鄂东消费集聚中心。坚持供需两端发力,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持续推进团城山片与新老下陆片一体化发展。重点推动宝钢地块商业综合体落地和中都文旅综合体建设,连片打造地标性商圈。加快布局宏泰广场商业综合体、八角楼特色文化街区、益朵港饼文创基地、山屿小筑等新消费场景。大力支持商业“圈街楼店网”[9]系统改造提升,谋划实施老旧商超改造升级,推进万达金街、未苏湾、青龙山路、安达路和铜花南北路等特色街区升级消费业态。贯穿全年开展各类主题促消费活动40场以上,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0家以上,促进消费持续增长。
三、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塑造内生动力
坚持项目为王、结构为王、落地为王,多措并举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吸附民间投资,引导国有资本投资,激发各类投资活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循环机制。
提升招商引资质效。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体制机制,以项目落地为导向制定项目招引目标清单。加强政企合作招商,委派优秀干部前往龙头企业挂职;紧盯本地及武汉周边制造业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发挥表面处理、跨境电商等专业服务平台优势,开展精准招商;加强与城发、东楚等市级平台公司合作联动,持续盘活闲置地块及厂房楼宇。拓展招商路径,创新基金招商、应用场景招商、市场化招商等新方式,推动签约项目数量质量双提升,力争全年招商引资主要指标实现20%以上增长。
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健全完善“1+5+N”[10]项目协调服务体系,围绕招引储备、立项启动、落地开工、加快建设、竣工投产全过程,持续推进项目攻坚行动,力争全年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增加2倍以上,前期推进项目增长4倍以上,不断壮大投资总量。聚焦投资规模扩大、投资结构优化、重大项目招引实施等,积极推进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精细化管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更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加快存量资源盘活。纵深推进全口径国有“三资”清理盘活,围绕区级投资项目资产、历史移交资产、罚没资产、还建剩余资产以及各类资源、经营权等查漏挖潜,更新并用好“一账一表”[11]。抓好“三确”“三变”[12]工作,通过对外租赁、合作开发运营、抵押融资等举措,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统筹资金、配置资源、做大资产、壮大资本。全面清理低效闲置用地,积极争取收购存量土地债券,力争全年完成土地收储1100亩、市场化出让340亩以上。推进区级平台公司产业化市场化转型,依托跨境电商产业园、磁湖汇等优质资产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拓展有效债务融资空间,实现企业融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双提升。
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把握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释放关键时机,聚焦中央、省预算内项目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三大申报渠道的35个投向,围绕已储备的94个拟争取资金项目,做深前期、创新方式、加强对接,谋划争取更多项目资金落地。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收尾和“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以省、市域战略规划为引领,以规划统筹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谋划一批事关全局、结构合理、滚动接续、支撑发展的好项目,争取我区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规划盘子。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激发区域新活力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以“真金白银”“真心实意”呵护企业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不断增强创新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融入湖北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产业链协同发展,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85%以上。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点跟进服务新投产达效企业,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力争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突破15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突破35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以上。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13],以更大力度惠企纾困,强化金融、人才、用地、用林、排污等全要素保障和国家、省、市各级惠企政策宣贯,推动企业诉求快速解决、惠企政策精准供给。加大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持续扩大中小企业采购份额,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健全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三库”[14]管理机制,实施“一对一”指导服务,推动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力争市场主体增至2.8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5]40家以上。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系统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异地事项跨域办、容缺事项承诺办、政策服务免申办、简易事项智能办“五办”改革,持续开展“局长坐窗口、走流程、优服务”活动,深化“一件事”主题事项落地见效,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健全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和线上线下融合的帮代办服务体系,持续用好“双千服务”“周六工地日”+“周调度”等政企对接渠道,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米”。
五、坚定不移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打造最美宜居区
坚持以生态宜居为主线,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协调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持续打造最干净、最宜居、最具吸引力的城区。
有序推进城市更新。统筹推进团城山片提档升级和新老下陆片旧城街貌更新,构建符合多元化需求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实施13个小区2433户改造,新建3处口袋公园,全面消除2000年前未改造小区。探索城中村和危旧房合作化改造,谋划实施磁湖沿岸、复兴大道沿线、东方山景中村等重点区域城中村改造和北村片危旧房改造,实现D级危房清零、C级危房整治率达40%以上。服务中都天玺、城发新时代、磁湖康养宅院等高品质住宅建设,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全力打造精致城区。聚焦补短板、提品质,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服务武鄂黄黄快速道路系统实现全面贯通,建好管好东方山互通—复兴大道—杭州西路最美迎宾大道,实施磁湖路理工学院人行天桥建设。推进下陆区排水管网提升改造、团城山片区厂网河湖一体化综合整治工程,完成全域老旧排水管网改造30公里、港涵改造10公里,基本解决雨污管网混错接问题。深化环卫园林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管环卫考评机制,进一步提升环卫保洁质量。新建垃圾收集转运综合体,新增垃圾分类设施30座,进一步提高垃圾清运效率和覆盖面。依法除隐患、靓市容,推进违法建筑和违规广告清零。用好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做好已采集数据维护更新和场景应用,探索建设智慧社区,不断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减污控排,持续提升优良天数比例。压紧压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和耕地保护责任,统筹推进治水、护林、管田,坚决守护河湖安澜、管好森林资源、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销号工作。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统筹实施低效土地整治、城镇居民点整治与生态环境修复等十大工程,促进辖区节约集约高质量发展。
六、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强居民获得感
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扩就业等政策措施,服务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进一步推广“吾家”就业服务模式,健全“就业服务站+零工驿站+24小时便民e站”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15分钟就业服务圈。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促就业,打造“养老护理”劳务品牌。扎实推进根治欠薪“五治”[16]模式,新建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2家,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加强社会保障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持续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完成适老化改造100户、加装电梯100部、老旧电梯更新102部。加大普惠托育供给,完善嵌入式托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加快马鞍山生态纪念园建设,完成集水堂公益性公墓首开区建设并投入运营。做好保障性住房按需配租(售),稳步推进安置房点房交房工作。推进高质量参保扩面,不断提高社保覆盖率。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低收入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做好社会福利、慈善等工作,保障妇女儿童、退役军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坚持围绕人口分布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加快推进白马二小新建项目,确保2025年9月如期开学;加快实验中学改扩建(二期)项目建设。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新增2所公办幼儿园,实现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5%目标。推进融合型教联体建设,持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以城市医联体为依托,深化推进分层诊疗、医卫医防融合,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构建家庭医生首诊、转诊的服务模式。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特色专科。充分发挥区图书馆、文化馆及城市书屋阵地作用,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建好用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七、坚定不移统筹发展与安全,持续守牢安全硬底线
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更好统筹化风险、保安全、强治理各项工作,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强化政府债务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化债工作思路,落实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措施,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腾挪资源、政策空间用于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统筹经济发展和风险防范,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持续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积极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落实落地,压实各方责任,抓好安全隐患动态监测和闭环管理。强化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文旅景区、消防、城镇燃气、工贸企业、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监管,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好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防范应对。推动食品安全+智能监管试点工作,持续加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守住不发生安全事故和重大影响事件的底线。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区负总责、街道、社区、小区工作联动的基层治理四级体系框架和养老、托幼、就医等15分钟便民服务圈,加快共同缔造扩面提质,扎实推进“清洁家园”工作,打造一批完整社区标杆,引领带动全域整体提升。大力支持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和发展,引导有序有效服务基层治理,新增(社区)社会组织10家以上。持续完善“五情”闭环处置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推进综合执法进小区,实现由“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让社会更安宁、发展更安全、人民更安康。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把下陆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全市大局中谋划推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以实绩实效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全力打造法治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八五”普法,持续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力支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履责,促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透明运行。
全力打造有为政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干中学、学中干,主动适应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善于用创新的办法、首善的标准、钉钉子的精神破解难题、推动工作。既勇于开拓创新又持之以恒抓好落实,既敢拼敢闯又善于团结协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全力打造清廉政府。紧紧围绕抓改革促发展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强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常态长效推进党纪学习教育、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着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厉行节约,习惯过紧日子,用政府的“紧日子”换老百姓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笃志前行,虽远必达。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鼓足干劲、奋发进取,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为黄石持续奋进全省第一方阵、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
名词注释
[1]工业三废: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的简称。
[2]“五情”:即社情、访情、警情、案情、舆情。社情就是指群众在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上反映的社情民意,访情就是指群众来信来访表达的诉求,警情就是指通过110报警而分流的非警务矛盾纠纷,案情就是指法院受理的民事诉讼案件,舆情就是指社会舆论。
[3]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
[4]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
[5]“两重”“两新”:“两重”指的是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指的是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6]大财政体系建设:旨在构建以规划为导向、以国有“三资”为基础、以有效债务为锚定的财政金融投资统筹联动机制,推动“分散变集中、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形成新的高质量发展动力循环机制。
[7]“无感续证”:是一种政务服务模式,旨在通过数据共享和智能化管理,实现企业在无需主动申请、提交材料或来回跑动的情况下,自动完成许可证的延续。
[8]非警务警情分流化解:是指将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畴的非警务类警情,如非紧急求助、非治安类投诉举报、各类非警务矛盾纠纷等,及时分流分发到相关平台及责任部门进行处理,以解决非警务警情挤占有限警力资源的问题,提高公安工作的质效。
[9]“圈街楼店网”:商圈、商业街、商业楼、商店、线上商业平台。
[10]“1+5+N”:“1”即下陆区重点项目建设总指挥部;“5”即五个街道(园区)项目分指挥部;“N”即N个项目秘书,各相关单位分别设立项目秘书,政府投资项目秘书是项目业主单位,产业项目秘书是行业主管部门。
[11]“一账一表”:“一账”是指国有“三资”总账,“一表”是指全口径负债表、有效资产负债表和近期可利用资产明细表。
[12]“三确”“三变”:“三确”是指确认、确权、确值;“三变”是指分散变集中、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13]“两个毫不动摇”:指的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4]“三库”:进规培育库、临退稳规库、提质培优库。
[15]“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
[16]“五治”: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信用治理和数字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