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版
名 称: 2023年下陆区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2月28日在下陆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索 引 号: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文 号: 文件分类: 所属机构:
2023年下陆区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2月28日在下陆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政策解读:【媒体解读】一图读懂下陆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下陆发展史上殊为不易、富有成效的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紧扣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首善之区的目标定位,积极应对多重压力和系列挑战,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难中求进、回升向好的态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高质量发展稳中提质。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多措并举稳增长。初步预计,受大冶有色冶炼厂环保改造停产带来的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5亿元,总量仍居城区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但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3%、39%,稳居全市第一;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其中限上零售总额占全市比重超过40%,增速持续领跑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向内挖潜增动力,全年净增“四上”企业[1]35家,达314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10家,达30家,我区电子电路铜箔产业集群跻身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绿色转型步伐坚定。顶住GDP和工业下行压力,总投资6.96亿元、停产8个月完成大冶有色冶炼厂环保改造,全面投产后可稳定实现国内最高水平冰铜的生产品位达60%以上,单台炉烟气量控制在7万Nm³/h以下,年节约原煤3200吨、电能6000万kW·h,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万吨。顺利实施华中铜业铜板带填平补齐等17个技改项目,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6.7亿元,新增年产值10亿元。总投资1.38亿元的长乐山工业污水处理厂动工在即,结束了下陆区多年想建而未建工业污水处理厂的历史。
——融圈入群积厚成势。坚持交通先行,加速对接花湖机场、武汉新城,大泉路快速化改造、大广高速东方山互通暨发展大道立交工程加快推进,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下陆段启动建设。下陆大道全线提档焕新,杭州西路全面改造升级,桂林南路高架桥即将通车,跨磁湖大桥正在建设,外联内畅的大交通格局日益完善。抓牢产业对接,铜精深加工、循环经济等8条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融圈入群,下陆区临空经济趁“机”而生,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物流仓储区建成即运营;表面处理产业园迎来首家企业签约入驻,实现边建设边招商,填补了武汉都市圈集中规范化表面处理园的空白。
——民生幸福持续提升。城区功能不断完善、颜值不断焕新,城市更新项目未苏湾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新建口袋公园3个。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7.4%,增长3%。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位实际增长需求,在连续新增学位5850个的基础上,2023年再新增学位1500个。倾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完成完整社区[3]建设试点7个,建成运营幸福食堂12家,高标准建设下陆康养中心等一批养老设施,高起点新建和改扩建党群服务中心19个,我区成功获批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
一年来,我们承压前行、迎难而上,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致力稳增长、换动能,产业结构加快升级
工业底盘持续壮大。深入开展制造业提质倍增行动,全年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7个,新投产工业项目17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家,预计新增年产值超100亿元。聚力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制定实施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三年行动方案,伟凯电子极耳材料、博益环保等一批链上项目建成投产,我区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连续10年入选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加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朗天药业成功入选湖北省第三批“两业融合”试点,扬信医药获评第六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服务业发展势头正劲。构建特色消费场景,改造升级大屋湾等近10个夜市街区,经营业态不断丰富;万达金街实现对外营业,商圈人气日益聚集;桃花裔总部基地项目签约落地,高端民宿半山揽胜宾馆惊艳亮相,景区服务功能逐步完善。积极举办东方山新春游园会、人民广场啤酒节、湿地公园初秋大集等各类促消费活动30余场,重大节假日累计接待游客103.1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4亿元。第三产业占比自建区以来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全区限上商贸业企业突破130家,体量位居全市之首。传化诚通公路港、龙翔科技创业园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新兴产业起势见效。下陆临空跨境电商品牌出圈提速,目前已入驻“多多买菜”鄂东区域中心项目及其合作企业150余家,日均接单40万单、实现日销售额500万元。全力打造高端商务新高地,总投资6亿元的温德姆五星级酒店文旅商业综合体项目成功签约摘地,建成后将成为黄石的地标性建筑和新名片。数字经济赋能竞速新赛道,实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诊断全覆盖,9家企业完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注册接入,人本轴承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名单,山力科技、美尔雅获评省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
二、聚力抓创新、促投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创新赋能更加强劲。大力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26家,同比增长1.8倍,优质中小企业形成梯队发展。全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分别为7.94%、34.92%,均远超全市水平,稳居全市第一。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为光大绿保、华中铜业选派科技副总,湖北理工学院与长乐山工业园区签订校地合作协议。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全员招商精准选资,成立六大招商专班赶超比拼,绘制招商地图靶向定位,紧锣密鼓“走出去”“引进来”,全年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7个、亿元以上项目31个,总投资额约180亿元。项目攻坚压茬推进,实行“周六工地日+每周比晒亮+双月考评”联动机制,全过程协调项目建设。成功承办二季度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黄石分会场活动,全年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9个,入库54个,竣工投产41个。对上争取成绩亮眼,湖北新型绿色智能金属加工等4个项目成功纳入省重点项目库,老旧小区改造二期等7个项目获批中央、省预算内资金约1.2亿元,全年累计争取各类债券资金9181万元。
发展潜力加速激活。“四园”建设势头强劲,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破局破题,“电商+物流”产能开始融合释放;表面处理产业园提质提速,7栋单体结构全面封顶;磁湖西临空高端商务产业园火热招商,与多家央企省企对接洽谈;东方山武汉都市圈后花园雏形初显,梨花峪实现蜕变升级,东方大健康产业园一期约400亩净地虚位以待。此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运营管理更加规范,循环经济产业园集聚效应更加凸显。资源要素有效激活,推动低效厂房活化利用,签约引进利郎服饰高端智能研发制造、中央厨房研发中心等项目;推进闲置地块开发,同大冷轧、华信机械等8宗地块实现挂牌出让。
三、奋力补短板、提品质,城市面貌持续改善
城市功能明显提升。持续推进道路畅通工程,下陆大道东、西段及老下陆十字路口完成拓宽改造,老城区“气质”焕然一新;东方大道沿线完成环境整治,景区迎宾路实现“移步换景”;对16条主次干道的破损路面和沿街杆线进行修缮,城市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持续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骆驼山体育公园建成开放,东方山南门、神牛路等3处公共停车场建成投用。持续完善管网设施配套,完成老下陆片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管网改造32公里。完成11处易渍水点疏浚改造,汛期城区没有出现“看海”现象。
人居环境大幅改善。紧盯清零目标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全年新增改造7个片区,惠及6850户;按照成熟一片实施一片的原则,首批启动3个片区危旧房改造,黄建三公司危房住户全部搬离、香铺堂地灾点9户完成签约倒房。积极推进安居工程,解决“新黄石人”及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保障房2005套,被征迁户落实住房还建率达100%。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着力提升环卫园林市场化运作水平,对照创文创卫标准常态化开展“洗城行动”和垃圾分类,打造5处“席地而坐”城市客厅[4] ,石榴园社区获评省“垃圾分类示范社区”。成功创建市级文明楼栋236栋,占比全市最高。着力提升市容秩序规范化管理水平,“门前三包”有效落实,“停车惠民”扎实推进,新增路边停车泊位1620个,联网接入泊位信息2565个。拆除违法建设166处3.76万平方米。着力提升城市见绿率,见缝插绿补植草皮约4万平方米、苗木约7500株。我区在全市违法建设管控、环卫园林市场化作业、“最干净城市”以及创文综合考核中均名列前茅。
四、倾力解民忧、惠民生,民生福祉日益增进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持续完善优质教育供给体系,新增公办幼儿园3所,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完成实验中学一期改扩建和墨斗山学校配套设施建设,团城山小学、慧德学校改扩建和康桥国际学校建设项目稳步推进;组建区属中小学教联体4个,有色小学教联体获评省级试点;白马山小学获评全国首批健康学校建设单位。不断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手”三级医院组建城市医联体2个,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基本实现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积极扩大优质养老服务供给,新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个,建成青山老年公寓等专业养老机构3家,入选家庭养老床位省级试点、新增床位180张,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70户。坚持扩大优质文体服务供给,举办“磁湖之春”下陆专场文艺演出等活动312场;新增3处全民健身示范场所和1个城市书房;我区代表黄石参加全省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县市区运动会,荣获9金7银6铜。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就业创业稳中向好,举行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4场,推动新增城镇就业437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129人、扶持创业738人,成功创建省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示范基地2家。专业化运营“零工驿站”,免费为辖区企业送工612人。润信农产品物流园获批湖北省返乡创业示范园。民生保障织密扎牢,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率达95%,辖区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标准实现再提标,全年落实各类救助资金2261.8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630余万元、高龄津贴299.6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39.2万元。
民生实事高效完成。省、市“十件民生实事”涉及的29个分项在我区全面落地见效。其中,新增3岁以下幼儿托位、扶持大学生创业、保障性租赁住房配租、慢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筛查等13个分项超额完成,适老化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口袋公园建设、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设等分项圆满完成。
五、着力守安全、保稳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安全底线坚决兜牢。守牢流域安全底线,编制实施《下陆区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实施方案》,压实各级河湖长、林长常态化巡护责任,完成东方山生态清洁小流域(一期)治理、长乐山工业园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申报。守牢生态安全底线,高位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0.1%,同比提升1.5%;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通过省级初验,主动补充耕地166.55亩。守牢经济安全底线,科学筹措化债资金,优化债务结构,全区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守牢社会安全底线,扎实开展各类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全面完成,妥善处置“1·9”金广厦小区居民燃气闪爆事件,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防灾减灾能力体系建设,全区未发生森林火灾且实现安全度汛。落实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监管措施,老下陆市场监管所获评全国五星市场监管所,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通过复审。
平安建设持续深化。扎实开展“平安下陆共同缔造”活动,着力解决各领域、各行业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专班驻点助力“保交楼”,总体交房秩序正常。加大根治欠薪力度,追回拖欠农民工工资723万元。涉房办证工作持续推进。深化公安“情指行”一体化[5]机制,实现警情、案损同比大幅下降,下陆区安全感四项综合指数测评排名全市第一。扎实开展信访积案攻坚清零、县级领导“大接访”等行动,积极打造“枫桥经验”[6]下陆样板。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扎实开展非警务矛盾纠纷分流化解试点,我区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基层治理扎实推进。将共同缔造理念嵌入小区治理,小区业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率达91.4%,探索老旧小区引进物业新模式,实现优质物业服务占比达93.2%,全市现场会在我区召开。组建自改委115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意愿征集完成率100%,完成审批74部,正施工或完工39部。链接公安、城管、卫健、司法、志愿者等资源,创新“网格+”[7]基层治理体系,团城山派出所“警网融合”工作法代表黄石公安荣获省级表彰。扎实开展省综治网格化平台试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高分通过省级验收。
六、全力优环境、增效能,自身建设再上台阶
营商环境再优化。出台《下陆区支持培育“四上”企业稳步发展激励措施(试行)》等含金量高的惠企政策,无申请兑现拨付资金2637.6万元,“政策计算器”[8]效应不断放大。“双千”[9]包保服务走深走实,累计解决企业发展难题76个。4个改革事项纳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试点。深化“证照分离”[10]“一业一证”“一证多址”等商事制度改革,跨部门多事联办累计办理量位居全市首位。开展新一轮企业发展状况调查服务,新登记市场主体3179户,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新增1112户。
服务效能再提升。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持续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实现辖区政务服务事项100%可网办。全区795项依申请及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综合窗口无差别受理,“一窗通办”改革初见成效。846个事项实现24小时“就近办”,线下自助网点分布实现15分钟全覆盖。推动武汉都市圈公共服务一体化,全区80个事项可在武汉“1+8”城市圈[11]内“跨市通办”。
自身建设再加强。坚持忠诚为政,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对标对表、谋深谋细抓落实。大兴调查研究,切实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认真做好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全年实施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60件,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16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按时办结区人大代表建议86件及区政协委员提案100件,办结率、见面率及评价满意率均达100%。坚持廉洁从政,有效强化政府采购、“三资”[12]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管,深入开展违规吃喝、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整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与此同时,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科协、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对口帮扶、五经普、保密、档案、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回望2023年,我们一起闯过一道道难关,取得一项项成果。成绩难能可贵,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力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苦拼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下陆发展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工业新增长点达效偏慢,服务业业态不够丰富;各园区建设进度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受“三期叠加”影响财力增长依然乏力、难度较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待还有较大差距;统筹发展和安全方面还有不少短板弱项;少数干部能力不足、创新不够、作风不实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举措予以解决,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下陆深入推进“五大行动”[13]的提速之年。做好明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全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推动流域综合治理守底线、产业转型升级提能级、科技创新驱动换动能、资源要素激活开新局、品质下陆建设惠民生走在全市前列、打造标杆示范、提供关键支撑,为黄石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作出突出贡献。
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进工业集群强链,积聚工业强区新动能
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转型发展,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不断筑牢工业强区坚实底盘,助力黄石加快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推进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持续壮大铜精深加工、循环经济、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链。对标落实全省冶金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全力支持大冶有色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铜基新材料基地,依托华中铜业延伸铜基高端材料产业链,做大做强国家级电子电路铜箔产业集群,擦亮华中铜谷名片。建立产业园动态清退机制,链条式抓好项目储备,推动工业废物资源化创新基地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实现循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高质量满园。
大抓工业产能释放。聚焦产能发挥、新建投产、技改扩能,把推动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投产、达效、进规摆在首要位置。重点服务大冶有色及中化学大江、中冶南方等产业链企业加快恢复正常生产;跟进服务光大绿保、长投固废处置、岩邦电子等竣工投产企业实现进规和产能释放;持续服务传统制造业企业技改创新、增效扩能,推进朗天药业、人本轴承、哈特贝尔等企业完成技改;助力有色冶炼厂智能工厂、华中铜业年产500吨铜合金材料、美红服装智慧工厂二期等技改项目开工建设。
加速布局新兴赛道。着眼服务型制造业发展,加快湖北新型绿色智能表面处理产业园建设,坚持边建设边招商边运营,推动一期项目满园运营、二期项目启动建设,打造一流金属表面处理专业园区。大力扶持汽车销售、保养、维修、美容、二手车交易等全链条环节企业,推进大桥汽车服务中心、汽车产业钣喷中心等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汽车使用服务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着眼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创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打造5G全连接示范工厂,推动“5G+工业互联网”部署应用从生产外围环节向生产内部环节延伸。
二、坚定不移加快服务业扩容提质,迈出转型升级新步伐
坚持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群众高品质生活为导向,加快扩规模、优结构、提层次,推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升级,切实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大力发展临空经济。积极对接武汉新城、花湖机场,围绕做大做强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加快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都市工业、总部经济等产业布局。推进园区规划修编,全力支持传化诚通公路港、润信农批、众联物流等本地物流企业借机出海。推进一期核心区及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商业先导区和综合服务楼建成投入运营,实现物流仓储区三仓满仓作业。依托“多多买菜”等平台的入驻,招引龙头平台落户,通过物流链促进供应链,带动产业链实现价值链,打造鄂东供应链物流集聚区和现代物流集散中心。依托东钢旧址、康桥未来国际学校、团城山万达商圈等现有资源,加快周边地块招商和项目落户,加速新老下陆和团城山一体化融合进程,全面打造临空跨境电商综合性功能集聚区。
深度推进文旅融合。紧盯打造东方山武汉都市圈后花园的目标定位,以东方大健康产业园为载体,聚焦基础设施提升、文旅业态导入、文旅消费激活,推进东方山文旅一体化发展。加快东方山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启动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二期工程,完善景区游步道循环体系,实现人车分流。完成桃花裔总部基地、江洋月牙湾露营基地建设并实现对外开放,推进东方山盆景园养生素食馆、东方山民宿群、东方康养旅居等一批文旅项目落地,加快大健康产业园一期等土地开发和招商引资,注入养生禅修、素食药膳等新业态,进一步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积极参加各类文旅宣传推介会,常态化推出以东方山为主题的文体旅活动,进一步激发东昌阁核心景点的引流带动作用,不断扩大东方山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
持续提振扩大消费。聚焦打造鄂东区域性消费中心,坚持供需两端发力、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消费热起来、火起来。着力优化消费供给,全力服务磁湖山庄皇冠假日酒店落地开工、万达金街满铺开街、未苏湾整体建成运营,推进温德姆五星级酒店文旅综合体建设,启动宝钢地块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依托万达、居然之家商圈和安达路、三味坊、大屋湾、未苏湾等特色街区,吸引“首店”“首品”集聚,鼓励规范地摊外摆经营,打造夜经济消费集聚示范区。支持益朵港饼、白鸭等本土品牌以及金港、百佳、团城山武商量贩等传统零售商超优化升级。着力刺激消费需求,加快发展电商经济,加大对青年网红孵化基地、乡村振兴电商运营基地、胜进电子商务等本地电商企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常态化促消费运行机制,积极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持续拉动商圈经济活力。
三、坚定不移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新飞跃
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聚力精准招商引资。聚焦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和平台载体,五大产业招商和街道(园区)“双专班”协同发力,大力推进大员上阵、全员招商,精准开展补充式、填空式招商,以高质量招商助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一把手”带头招商和领导包保项目责任制,围绕大冶有色储能、临空物流中心等7个重大项目精准招商,推进重大项目落地签约取得新突破。积极筹备中国·黄石铜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大会,招引龙头电镀企业入园,实质性签约一批铜产业链重点补链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力争全年招商引资主要指标实现20%以上增幅。
全力攻坚项目建设。持续做深做实“1+5+N”[14]项目协调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周六工地日”、每周“比晒亮”“双月考评”等项目推进机制,围绕招引储备、立项启动、落地开工、加快建设、竣工投产全生命周期,实施“八大攻坚”行动[15],加快“四园”建设步伐,为项目落地达效保驾护航。力争全年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增加2倍以上,前期推进项目增长4倍以上,不断壮大投资总量。认真做好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工作,高质量推动目录库、储备库、实施库“三库”项目有序转化。
奋力争取政策资金。建立健全对上争取常态化工作机制和激励性配套政策,举全区之力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构建起“信息共享、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精准把握国家、省、市发展政策导向和项目投资导向,重点关注中央、省预算内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等资金申报和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及企业技术中心等政策争取工作,进一步加大对上衔接、跑省进京力度,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和资金倾斜,为重点项目提供更好资金和进度保障。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
坚持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大力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更好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进一步激发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聚焦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要素保障、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支撑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健全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重点围绕循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做好培育申报,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持续走高,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推进创新平台提档升级,支持润信申报市级众创空间,青年孵化器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引导企业入驻武汉、上海、深圳等离岸科创园,积极培育“双创战略团队”[16],发挥科技特派员实效,为企业输入新鲜科技血液。依托现有6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健全常态化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机制,解决更多企业“卡脖子”问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改革,扎实做好“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扩大网上办掌上办的业务受理范围,提高帮办代办服务效率,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街道、社区、小区延伸。探索“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推进“一业一证”改革深入实施。设立“首席服务员”,实行跨部门“一人受理、全程服务”。设立政策兑现服务窗口,建立惠企政策咨询知识库,推动“政策计算器”在政务服务中心上线运行。积极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高标准打造团城山片先行示范区。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小切口”项目整治,巩固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无申请兑现”改革成果,积极探索更多可复制、高质量的先行区改革事项。
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服务意识,以更大力度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双千”活动,畅通政企交流渠道,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积极帮助解决企业成本、用工、融资等实际问题。实施长乐山工业园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加快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利用,重点推进纺机等地块腾笼换鸟,腾出发展新空间。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壮大工程,着力推动“四上”企业进规进限、“个转企”[17]、“产转法”[18]、“主辅分离”[19]四个一批,促进市场主体量质齐升。
五、坚定不移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实现功能品质新跃升
坚持“首善”品质,下足“绣花”功夫,夯实城建基础,提升城市内涵,打造最干净、最宜居、最具吸引力的城区。
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坚持“量力而行、有序提升”的原则,聚焦补齐短板和提升品质,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力服务保障大广高速东方山互通、大泉路快速化改造、跨磁湖大桥、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顺利推进,谋划实施下卫路建设、怡园路延伸等项目,完善内联外畅的大交通格局。吸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及口袋公园建设,加快推进饶家垄、贾家坳等重点地块征迁清零,稳步推进磁湖西、陈百臻、大向湾等城中村以及黄建三公司危旧房综合治理开发,有序推进大冶有色历史文化街区、下陆火车站旧址活化利用,高标准打造城市更新“下陆样板”。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效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深入推进环卫园林市场化运作,优化“一路一策”“三车联动”[20]环卫作业机制,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保洁全面彻底。结合“街长制”“路长制”,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完善城管环卫网格化包保和问题联动处置机制,确保工作任务到人、考核落实到位。以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和社区卫生管理为抓手,引导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落实常态化市政设施修复和占道开挖巡查管控,依法拆除违法建筑和处置高空广告,努力打造“无违建城区”。强化农贸市场、“六小行业”[21]秩序治理,压实“门前三包”责任,打造更多精品示范“美丽街区”。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契机,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污染物协同防控,推动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提升。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推进长乐山工业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逐步实现工业园区涉水企业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全面完成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严查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守护下陆绿水青山。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培育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物流企业,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废旧物资源化、减量化利用,助力黄石“无废城市”[22]建设。
六、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群众生活新期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坚持就业优先政策,持续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依托创业孵化器,培育大学生创业实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新建标准化“零工驿站”,进一步擦亮下陆零工驿站品牌。广泛开展技能培训,积极打造“养老护理”劳务品牌,争创“技能强省示范县”。扎实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做好城镇职工扩面工作。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基层公共服务人员住房困难。加大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关爱力度,切实兜底保障困难群众生产生活。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以办好民生实事为抓手,逐步构建以人为本、分布合理、功能完备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深化教联体建设,巩固提升“双减”[23]成果;完成团城山小学改扩建,推进广州路小学、实验中学二期改扩建,加快康桥未来国际学校、慧德学校建设,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促进学位数量和教学质量双提升。紧盯重大疾病防控,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全力支持妇幼保健院妇儿综合楼、中医医院团城山二期建设,按标准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巩固国家健康促进区成果。推进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融合发展,完成康养中心改建、失能老人照护院、青山老年公寓二期建设,实施特困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50户。推进全省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工作,完善和巩固国家二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全面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施系列文化惠民活动。
深化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聚焦创建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突破社区治理创新示范,争创省市先进典型。持续推进优质物业进小区工作,健全“三方联动”机制,确保符合条件小区业委会组建率和市场化物业服务覆盖率100%。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加快公共服务配套补缺提档,扩大15分钟便民生活圈覆盖范围。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不少于100部。推进“停车惠民”新增停车泊位2000个,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推进社区服务阵地建设,推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达标升级和初心驿站建设全覆盖,支持社区幸福食堂(助餐点)建设和持久化运营,打造居民服务综合体。
七、坚定不移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升安全稳定新水平
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能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坚决守牢财政金融底线。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用好用活展期、置换、盘活国有“三资”等政策措施,增强平台公司融资造血能力,千方百计“控增量、化存量、防暴雷”,积极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突出民生财政,习惯过紧日子甚至苦日子,把牢预算管理、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关口,兜牢“三保”[24]底线。持续做好“五经普”工作,全面客观反映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严厉打击扰乱金融秩序违法行为,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地方金融风险。
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压实“三管三必须”[25]责任,不断深化危险化学品、工贸、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特种设备、校园景区、城镇燃气、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坚持“主动防、早发现、快处置”,切实筑牢森林防火、防汛安全屏障。加快应急指挥中心和安全风险隐患监测中心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成立街道应急办。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提升各行业部门、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遏制减少一般事故。
坚决守牢社会稳定底线。依托三级调解平台及各专业调委会,将人民调解关口前移,坚持矛盾不上交,实现调处率100%,调处成功率98%。加强诉调、公调、访调等多调对接、联动联调,打造纠纷化解机制“下陆样板”。紧盯“保交楼”、涉房办证、拆迁还建、治欠保支等重点领域,强化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推动信访案件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为持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新的征程上,我们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努力在新时代赶考之路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坚持政治引领,做到忠诚干事。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持续抓好省委巡视、审计、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
坚持秉公用权,做到依法干事。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合法性审查,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切实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形成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
坚持务实为民,做到担当干事。强化学习提能,大兴调查研究,腾出更多时间在一线抓发展、促落实,切实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强化实绩导向,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健全完善双月述评等督查考核机制,压实责任、形成闭环、终端见效,做到事不过夜、事不推诿、事不避难、事必争先。强化为民服务,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标尺,以更大力度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
坚持清正廉洁,做到干净干事。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全面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让勤政廉政成为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努力在黄石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中争先锋、打头阵,奋力开创首善之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附件:
名词注释
[1]“四上”企业:对达到一定规模、资质的企业统称。具体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资质内建筑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
[2]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
[3]完整社区: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
[4]“席地而坐”城市客厅:卫生达到“随手可摸、洁净可坐,不脏衣裤”的干净程度,系高标准推进深度保洁、精细化推进城市管理、常态化推进文明创建的重要举措。
[5]“情指行”一体化:公安机关内部运作实行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的模式。
[6]“枫桥经验”: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信访工作经验。
[7]“网格+”:整合公安、城管、卫健、司法、志愿者等资源进入网格,形成多元共治模式。
[8]“政策计算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城市交通治理、环境保护、城市精细化管理、区域经济管理等构建一个后台系统,打通不同平台,推动城市数字化管理。
[9]“双千”:“千名干部进千企”开展为企业解难题、优服务等活动。
[10]“证照分离”:将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营业执照和能分离的经营许可证相分离,即主体资格登记与经营资格登记相分离的改革。
[11]武汉“1+8”城市圈:以中国中部最大城市武汉为中心,由武汉和周边约1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九市构成的城市联合体。
[12]“三资”:资金、资产、资源。
[13]“五大行动”:2023年7月,区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 为黄石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作出突出贡献的行动方案》,提出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体量不能小、增速不能慢、品质不能低、发展不能虚、底线不能破”的总体要求,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深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守底线、产业转型升级提能级、科技创新驱动换动能、资源要素激活开新局、品质下陆建设惠民生等五大行动。
[14]“1+5+N”:“1”即下陆区重点项目建设总指挥部;“5”即五个街道(园区)项目分指挥部;“N”即N个项目秘书,各相关单位分别设立项目秘书,政府投资项目秘书是项目业主单位,产业项目秘书是行业主管部门。
[15]“八大攻坚”行动:开工争先攻坚行动、拉练进位攻坚行动、“四园”提速攻坚行动、招商强链攻坚行动、投产达效攻坚行动、投资扩容攻坚行动、审批优化攻坚行动、要素保障攻坚行动。
[16]“双创战略团队”:科技创新战略团队和自主创业战略团队。
[17]“个转企”: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法人。
[18]“产转法”:产业活动单位转为独立注册的法人单位。
[19]“主辅分离”: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采购、产品运输、安装、包装、营销等非核心辅助性的业务从其主营业务中分离出来,集中力量发展主业的做法及模式。
[20]“三车联动”:根据道路环境性质不同,合理安排作业车辆,3台机械设备相互配合同时作业。
[21]“六小行业”:经营性小餐饮店、小食品店、小浴室、小美容美发、小歌舞厅、小旅店等小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小公共场所的泛称。
[22]“无废城市”: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23]“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4]“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
[25]“三管三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