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版
名 称: 下陆区市场监管“十四五”发展规划思路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3-46205 发布日期: 2020-12-07 发布机构: 下陆区市监局
文 号: 文件分类: 发文字号: 无
下陆区市场监管“十四五”发展规划思路
根据《关于印发〈下陆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下规划办〔2019〕2号)有关部署,为引导“十四五”期间下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有序发展,加快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特制订下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十四五”发展基本思路。
一、主要思路
(一)食品药品监管思路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促进下陆区高质量发展目标,遵循“四个最严”要求,以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和行业发展为目标,加快我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发展,促进改革发展。
2、主要目标。通过5年的努力,到2025年,配合市委、市政府和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预防预警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全程控制体系、社会共治体系、制度规范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等“六大体系”,我区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科学监管水平,确保不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和药害事件。食品药品经营和生产单位品牌化、信息化、生态化进一步加强,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食品药品市场体系。
(二)质量强区思路
1、指导思想。以“突出质量第一、推动品牌建设”为发展理念,以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为主线,以强化企业质量意识为主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三个转变”等质量工作重要论述,加快下陆区产业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四个升级”,创新质量发展机制、质量考核机制和质量服务机制,增强城市质量竞争力,加快形成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产业竞争力,助推全区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同时,不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力争用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更少的环境代价推动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要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质量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下陆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2、主要目标。一是构建共治体系。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三元结构,推动质量建设共商、共治、共享。二是实施标准化战略。瞄准“总体质量水平进入全省前列”的目标,合理规划产业、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标准化体系布局。三是推动品牌建设。“突出质量第一、推动品牌建设”,促进主导优势产业规模集聚发展,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四是完善基础保障。以政府公共检验检测平台为核心,围绕城市支柱产业培育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引领全区检验检测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行业知名检验检测中心,促进质量技术升级。五是推动质量创新。坚持以质量提升促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能力创新,进一步引导企业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发展理念,加大质量人才培育力度,积极采用先进管理办法,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促进核心竞争力提升。
(三)市场监管思路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树立现代市场监管理念,改革市场监管体制,创新市场监管机制,强化市场综合监管,提升市场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主要目标。到2025年,围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权威高效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市场监管格局进一步完善,形成统一规范、权责明确、公正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和反垄断执法体系。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以及多元共治等新型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
二、主要工作
(一)食品药品监管主要工作
1、进一步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跟踪督办、履职检查和考核评议制度,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失职追责、尽职免责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将防疫、监管、执法、宣传经费和检验检测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牵头抓总作用,以及市场监管、农业农村部门“主力军”作用,努力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行业主管责任,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2、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治理,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加强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等的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全力抓好对农药、兽药、饲料、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严格控制禁限用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销售渠道。
3、进一步推进生产标准化。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建立标准基础数据库,基本建立食品工业标准体系和安全制度管理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深入宣传食品安全生产相关技术知识和法律法规,增强农民质量安全意识,提高种植业养殖业的安全技术水平。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提升产品质量、创建精品名牌、积极开拓市场,加强认证产品日常监管,提高食品行业标准化水平。
4、进一步加强监管效能。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制假售假、虚假宣传等突出问题,开展保健食品、乳制品、肉制品、校园食品、网络餐饮服务、农村市场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实施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抓好农兽药残留治理、重金属污染防治、粮食质量安全、放心肉菜超市创建等工作,力争大型餐饮单位良好等级90%以上、学校食堂良好等级90%以上。推进示范创建工程,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区为抓手,统筹推动示范街、示范店、示范景区、示范农贸市场、学校“放心食堂”等示范创建工程,提升全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加大食品、农产品监督抽检,力争实现食品、农产品抽检总量达到4批次/千人的目标。
5、进一步夯实治理基础。加大资金投入,加速检设备换代升级。开展食品检验检验参数扩项,检测能力100%覆盖下陆区食品生产企业检测需求。不断完善快检方法和标准,强化食品安全快检技术在基层监管站所的应用。到2025年,食品检验参数达到2200个以上。结合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坚持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目标,加快推进基层所建设,落实编制、人员和经费,强化区级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夯实基层监管基础。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学习、交流、培训等方式,加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检测技术等知识培训力度,提升基层监管能力。
(二)质量强区
1、实施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围绕有色千亿元产业和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设备、纺织服装、建材等支柱产业,分类分层次开展质量提升活动,促进骨干企业的产品质量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企业开展品牌价值评价活动,提升品牌竞争力。加强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监测评估工作,提升产品质量风险应对和处置水平。
2、实施工程质量创优工程。健全和完善施工图审查、工程招投标、质量安全监督、施工许可、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制度,严格实施工程项目法人质量责任终身制。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鼓励企业争创市级、省级、国家级优质工程奖。
3、实施服务质量满意工程。在旅游、商贸、交通、通信、卫生、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房地产物业等服务行业,大力推行服务标准。积极创建一批省级、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品牌企业。
4、实施环境质量改善工程。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加环境质量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建立健全环境质量监测、重点污染源监管、环境质量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推进清洁生产,深入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努力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新型环境安全保障体系。
5、实施技术平台创新工程。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市级检验检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的自主创新功能,在技术研发、标准制修订、计量测试、认证认可等方面求突破、抓成果。
6、实施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应用推广工程。加强质量管理创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6S、六西格玛、零缺陷、精益生产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促进骨干企业的质量管理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鼓励企业争创市长质量奖、湖北省政府长江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推进全区质量水平由符合型向卓越型迈进。
(三)市场监管体制发展思路
1、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按照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市场监管体制,完善监管机制,优化执法资源,统一执法规则,建立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形成市场、监管、服务统筹协调的新格局。一是强化部门联动。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健全行业监管机构和队伍,充分发挥行业监管部门的作用,履行专业监管职责,进一步规范行业领域市场秩序。二是推动社会共治。顺应现代治理趋势,努力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新机制。强化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充分利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第三方技术手段,为市场监管执法提供技术支撑。
2、健全企业信用监管机制。一是完善企业信息公示制度。指导市场主体及时公示年报信息、即时信息,提高企业年报的公示率和年报信息的准确性,强化对与市场监管有关的出资、行政许可和受到行政处罚等信息的公示,多渠道公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二是强化企业信息归集机制。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将企业基础信息和政府部门在履职过程中形成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其他监管信息,全部归集到企业名下,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地交换共享信息,打破信息“孤岛”。三是健全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市场主体准入前信用承诺制度,将信用承诺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完善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制度。实行跨部门信用联合惩戒,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治力度。建立企业信用修复机制,鼓励企业重塑信用。四是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检查和监管全覆盖,切实减轻分散检查对企业造成的负担。
3、强化竞争执法力度。一是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大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等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达成实施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依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保障市场公平竞争。二是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日常消费品的打假力度,严惩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
4、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充分发挥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指导、督促全市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协调和解决区级各部门实施公平竞争审查中的情况和问题。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效应分析,对政策制定机关开展的公平竞争审查成效进行跟踪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并发现问题,推动制度不断完善。
5、加强重点领域市场监管。一是加强网络市场监管。加强对网络售假、虚假宣传、虚假促销、刷单炒信、恶意诋毁等违法行为的治理,净化网络市场环境。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完善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加强部门执法联动,开展重点区域专项整治,加大打击传销力度。二是加强广告监管。围绕食品、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重点商品或服务,加大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力度,创新广告监管方式。三是加强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四是加强日用消费品监管。强化服装、日用百货、家用电器、建材等质量监管,查处经销无商品名称、无厂名、无厂址等“三无”产品和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6、加强大数据监管。充分依托国家、省、市“互联网+”监管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大数据运用能力,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监管创新,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增强市场监管的智慧化、精准化水平。
7.加强档案管理。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做好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轨并存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对档案工作安全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基础建设等各方面提出创新管理理念,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做好档案业务指导,认真做好年度机关文件归档指导及档案接收、检查和总结工作,确保归档文件收集齐全、整理规范。
黄石市下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