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版
下陆区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实现弯道超越、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为推动我区农业转型跨越发展,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做出应有的贡献,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一、“十二五”下陆区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十二五”以来,我区蔬菜、畜牧、水产、林果等保持平稳发展,蔬菜年平均推广优良品种4个以上,优良品种种植率年平均达到2000亩左右,年上市蔬菜1万吨;年出栏生猪6500头,出笼活禽4万只;年产出水产品330吨;年产水果300吨。农业休闲企业从无到有,截止2013年底发展到5家,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2013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9764元,年均增长14%,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值为0.9%。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加强。“十二五”以来,我区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形成了逐年增长机制,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健全了动物防疫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完成了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理清了农业部门与食药监部门分段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机制。

(三)强农惠农政策得到认真贯彻。十二五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等强农惠农政策,年均落实发放强农惠农补贴50余万元,实施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培养科技示范户200户,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抗御风险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改革全面推进。“十二五”期间,我区全面完成11个“村改居”社区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改革工作。通过改革,一是摸清了家底。对社区的银行存款余额、固定资产现值、耕地、林地、水面资源进行了核实登记;二是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通过清产核资,依法依规对历史形成的呆帐、坏帐、不良帐务、不良资产及权属问题进行处置,解决了数十年的遗留问题;三是理顺了权责关系。成立了社区股份合作社,制定了《股份合作社章程》,保证了居民的民主权利;四是群众得实惠。通过界定身份、确认股东、配置股权,实现资产变股权,居民当股民,形成居民真正所有、人人可按股份享有受益的良好局面。

二、“十三五”我区农业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十二五”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十二五”期间,我区“村改居”社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社区道路硬化率达95%,自来水普及率为100%,固定电话、无线电话、宽带网等通信网络覆盖率达100%,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得到不断改善。完成园门、江洋等三座水库除险加固和老鹳庙排洪港改造等一批水利设施建设工程,我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体系得到加强。

2、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带来优惠政策环境。2013年,市委召开全会提出“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战略。我区借乘东风,开展造林绿化、开山塘口生态修复治理、美化生态家园、建立生态保护机制、开展生态创建等工作,下陆的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3、东方山旅游开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市政府与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鄂旅投公司)达成框架协议,鄂旅投公司计划投资100亿元将东方山景区打造为全国著名的药师佛道场、中部地区重要的佛教文化圣地。通过实施该协议,东方山旅游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还将极大辐射周边农村,带动我区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快速发展。

4、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势为农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我区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财政实力来看,以2013年为例,我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01亿元,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34亿元(不含团城山区域),增长12%。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

5、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为农业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支持农业发展的渠道和途径不断拓展,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城乡一体化进程正逐步加快,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正逐步形成。各类市场主体正踊跃进入农村各个领域,各类生产要素正迅速向农村集聚,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二)挑战

1、农业土地资源日趋减少。随着我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土地资源较多,农业土地日趋减少,农业发展与农业土地资源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我区农业土地资源进一步减少,以耕地为例,目前仍保留的耕地资源仅为4000余亩,其中3000余亩为相对贫瘠的山地,农村人均耕地仅为0.2亩。另外,我区耕地地块大多分散和零星,单块面积较小,而且土壤质量逐年下降,不具备发展规模化和产业化农业的生产条件。

2、农业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差。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我区农业观光休闲企业如顺星山庄、园门生态园等规模小、实力弱、管理水平低,对农业和周边农民的带动和辐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青岛啤酒、三九药业、美洲服饰、美尔雅集团等四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均属外来原料加工企业,虽然规模较大,但是没有与我区农户之间建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公平分配”经济利益共同体,只是作为一个普通涉农企业而存在,同样未在农业方面起到带动效应。

3、政府扶持投入不足。由于我区农业生产块头小,难以形成产业化,无法得到中央、省、市农业产业化扶持专项资金的扶持,而区级财政暂时没有预算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导致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十三五”我区农业发展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指导,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区为机遇,以东方山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农业项目为支撑,强化科技创新,大力发展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

(二)目标任务。

1、经济发展目标。全区农业增加值达到3亿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新增发展规模以上农业休闲观光企业3家,新增发展规模农产品加工和服务型企业3家。

2、社会发展目标。继续改善“村改居”社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3、科技发展目标。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预案体系完备,气象防灾减灾及生态监测预报体系初步建立,农业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

4、可持续发展目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以上。

(三)重点任务

1、实施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加快转变传统农业思维模式,推进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构建我区现代农业体系。

1)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休闲观光旅游。要依托东方山旅游资源和我区农田景观、农业生产、农业产品、农家生活等农业农村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实施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开辟旅游发展新领域,引领全区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憩、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带动与吃住行旅购娱相关的农村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农产品经营等行业发展。形成规模后的休闲观光农业将成为东方山旅游的有力配套补充。

目标:十三五”,全区各类观光休闲农业企业由2014年的5家增加到8家。将张家湾社区发展成为我区乡村旅游示范目的地。

2)发展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十三五”期间,一是要逐步减少和消除传统种养殖业,把探索发展无公害和有机蔬菜作为我区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切入点,聘请蔬菜专家做技术顾问,培植一批高标准的无公害和有机蔬菜生产技术实施农户,提高蔬菜生产环节的科技含量,促进品质、效益双提升。二是结合“创森”造林,发展无公害和有机林果,走效益型现代林果经济发展之路。

目标:“十三五”稳定全区无公害和有机蔬菜播种总面积2000亩,无公害和有机蔬菜总产量达1万吨。栽种各类果树1000亩。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是重点发展有比较优势和有特色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及产品,引导新上项目高起点、高水平建设。二是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产销一体化经营的利益共同体。三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四是合理利用和开发农业、森林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加工企业、原料基地和农村合作组织协调发展,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目标:“十三五”新增规模农业产品加工企业3家,现有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壮大。

4)加强农民培训和转移。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大幅度增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体系,着力全面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

目标:“十三五”期间,培训和转移农村富余人员5000人。

2、全面推进“创森”工作。2014年2月,我区围绕“一脉、三廊、八园、多楔”的城市森林总框架全面启动了“创森”工作。截止2014年8月,我区完成黄石创建森林城市纪念林、政协林、宗教林、有色林、志愿者林、商贸林、区机关林等纪念林建设,实施大广高速连接线景观绿化工程,完成造林绿化3110亩。完成卫王公园、磁湖湿地公园、科尔山公园和白马山公园建设。大力实施“五边三化”工程,启动了露天矿山关停、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公路铁路沿线山体绿化、城边绿化、整治污染园、关闭“五小”企业、美化环境等工作。

目标:“十三五”期间,完成5个公园建设和进一步加大开山塘口综合治理,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产业机构调整实现“两升一降”,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先后实现创建省级、国家级森林城区目标。

3、巩固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成果。一是督促规范运作。研究制定“村改居”社区股份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意见,逐步实现股份合作社规范运作,优化资产经营方式,真正做到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实现股份分红。二是强化政策扶持。积极开展对集体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制定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鼓励发展集体经济,促进集体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让广大农民切切实实地分享到改革成果。

4、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鉴于我区农村面貌一时难以改变的现状,集中财力优先安排农民最急需、受益面广、公共性强的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如道路、卫生、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为重点的农业科技、新技术推广、市场信息服务等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质量,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稳定的投入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改善农村卫生条件。采取财政投资补助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减少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

5、加强和完善农业安全体系建设。通过加强和完善四大体系建设全面保障农业安全。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要着力消除风险隐患,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加强执法监管条件保障,全面提升监管能力。二是防汛抗旱体系。要着力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扎实完成防汛抗旱隐患整改。三是护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体系。要着力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栽造生物防火隔离带,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管护工作,组织对松毛虫、葛藤等有害动植物开展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涉林违法行为,构建区、片区、社区三级森林防火和林业管护新机制。四是动物防疫体系。加强对人畜(禽)共患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发展我区现代农业作为“生态立区,产业强区”的一个重要途径,切实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化的新形势,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

(二)加强制度保障。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让广大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大“三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改革中的“留地安置”等优惠政策落实力度,结合我区实际出台配套政策,积极引导和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让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惠及于民。

(三)加强资金投入。区级财政在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设立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逐步增加公共财政投入,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新兴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领域,重点扶持符合规划发展重点的项目。充分发挥政府支农惠农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构建政府投入为引导,老板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农业招商引资体系,完善工商、民间、外商资本投农优惠政策,保护和激发“三资”投农的热情和创造力,大力吸引“三资”投资现代农业建设。

(四)强化体系支撑。增加资金、设备、人员投入,重点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防汛抗旱体系、森林防火和林业管护等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障现代农业发展。

(五)强化项目支撑。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十三五”我区现代农业协调发展,加快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力“抓手”,坚持把引进落实重大项目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抢抓新机遇,争取大项目,落实大投资,持续掀起农业项目建设热潮,不断增强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十三五”期间初步规划引进投产农产品加工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