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版
名 称: 湖北省下陆长乐山工业园 “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1-77538 发布日期: 2016-02-26 发布机构: 长乐山工业园区
文 号: 文件分类: 社会发展;经济建设 发文字号: 无
湖北省下陆长乐山工业园 “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
一 总 则
(一)规划背景及意义
“十二五”期间,下陆长乐山工业园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发展环境、工作作风优化提升。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崛起,黄石市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未来五年也是长乐山工业园区迅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期。“十三五”时期,园区将紧紧围绕黄石市“对接武汉、比学夷陵,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战略目标,抢抓“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鄂东特大城市“的发展机遇,立足实际,“壮大两大支柱产业、培育三项新兴产业、形成六个产业组团”,将工业园区打造成黄石市乃至湖北省的样本标杆园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黄石市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取得新突破。为深入贯彻落实黄石市“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全力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发展战略和下陆区推进“三项建设”,打造中心城区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下陆地区经济优势,加快培育和壮大长乐山工业园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长乐山工业园区加快产业发展、合理安排园区经济布局、重点项目建设的总体纲要,是制定支持园区产业及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打造至湖北省的样本标杆园区的重要依据。
(二)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为动力,认真抓好武汉城市圈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改革实验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与黄石市实施“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全力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战略、下陆区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战略的发展机遇,全面推进园区各项建设,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努力把工业园区建设黄石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2、规划原则
(1)突出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原则
长乐山工业园区以有色金属产业和机械制造产业为支柱产业,而两大支柱产业是能源、水资源、矿石资源、资源再生消耗量很大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其企业流程的特点,决定了两大支柱产业是最有条件、最具潜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因此要以现有或潜在的产业优势和特色为基础,按照产业集聚,形成特色的要求,依托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中铝华中铜业等骨干企业的品牌、技术、资源、管理等优势,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空间集中度,培育和壮大两大支柱产业等重点产业,做强优势企业,形成规模效应。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拉动园区经济增长。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功能,以优势产业链为纽带,积极发展关联性强、集约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和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品牌。
(2)开放合作,“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原则
开放合作,有利于合作双方互利共赢。要提高园区开放合作水平,坚持利用外资与利用内资相结合,坚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与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相结合,积极开发利用国内外生产要素资源和市场,破解园区产业发展的资源约束,保障园区支柱产业资源供给,不断扩大工业园经济发展的市场,促进园区循环经济主体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3)“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原则
“减量化”原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再利用”原则是指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翻新或再制造后继续使用,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产品过早地成为垃圾;“资源化”原则是指对废弃物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既可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又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减量化优先原则是指开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各项活动都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源减量的基础上,是从经济活动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的产生、提高资源再利用,是更加高效的减量化,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园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换代,优先实施资源使用和废物产生的减量化,不断促进园区经济活动中废弃物循环回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率。
(4)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原则
现代市场经济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经济形式。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经营目标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因此长乐山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发挥导向、协调、规范和推动作用,通过市场引导和政府调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园区经济发展。
(5)科技先导原则
园区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先导作用。要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技术改造,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污染物的排放。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加快关键技术由引进向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变。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突破技术瓶颈,增强科技推动园区产业及循环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技术进步对园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三)规划依据
《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3修改)》
《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黄石市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实施方案》;
《下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关于印发湖北下陆长乐山工业园“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关于加快长乐山工业园建设的意见》(下发[2012]10号);
《关于印发长乐山工业园区新建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工作规划的通知》(黄下政办[2011]38号)。
(四)规划范围及年限
湖北下陆长乐山工业园区规划总用地14.17km2,人口约6.5万人。规划区内有大广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连接线和武九铁路等重要对外交通设施,并紧邻黄石市新火车站。位于黄石市下陆区的西端,长乐山的南侧。北侧紧邻武黄铁路,南临大冶城西北工业园和罗桥新城,东西连接铁山与黄金山新区。其中新建区3.78Km2,东至规划中的新106国道,北至长乐山及厂南公路,南至大冶城西北开发区,西接铁山,根据规划新建区总面积5670亩,可开发利用土地2830亩,其中大广高速以西连接线以北的循环经济产业区规划面积1200亩,大广高速以东连接线以北的金属材料深加工产业区规划面积1100亩,大广连接线以南现代物流产业区规划面积530亩。
产业规划年限:2016年——2020年。
(五)规划定位
1、发展战略定位
(1)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
(2)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产业发展定位
(1)全国重要的铜冶炼及深加工生产基地;
(2)全国重要的轴承制造及区域性机械制造基地;
(3)湖北省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资源再生产业示范基地);
(4)区域性物流产业基地;
(5)区域性战略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六)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通过产业调整、改造、升级,将长乐山工业园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产业系列清晰,产业链系发达,在鄂东乃至全省具有较强产业聚集能力和较高经济开放度的产业转移承接园区和多层次加工制造业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工业生产总量跨越式增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值翻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能耗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显著下降,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
具体目标如下:
1、园区工业生产目标
(1)有色金属产业总产值到2020年达到1000亿元,实现税金20亿。
(2)黑色金属产业总产值到2020年达到70亿元,实现税金2亿。
(3)机械制造产业总产值到2020年达到30亿元,实现税金1亿。
(4)资源再生产业总产值到2020年达到60亿元,实现税金1.5亿。
(5)现代物流业销售收入到2020年达到100亿元,实现税金1.2亿。
(6)太阳能光伏产业总产值到2020年达到10亿,实现税金0.5亿。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铜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015年52%,2020年55%。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015年53%,2020年65%。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15年达到60%,2020年65%。
3、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到2020年,万元GDP综合能耗降到­­1.2吨标煤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到1.3吨标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资源再生回收利用率达到95%以上,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清洁生产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工业废气综合排放达标率达到全市统一标准。
长乐山工业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2020年 规划目标 | |
资源消耗指标 | 1 |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 吨标煤/万元 | ≤1.2 |
2 |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 吨标煤/万元 | 1.3 | |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 | 3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 95 |
4 | 规模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 | 95 | |
5 | 资源再生回收利用率 | % | 95 | |
6 | 园区污水处理率 | % | 100 |
二 背景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预计“十二五”末期,截止2015年,工业园区(14.17平方公里规划区)生产总值达1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6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5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5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亿元;全年完成税收7.64亿元。 “十二五”时期是园区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的时期,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1、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园区基本形成了以“两横五纵”为主的路网体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长乐大道一期、长乐中路、长乐西路、中冶路建成通车,10KV供电专线、长乐大道自来水供水管网、新下陆污水输送干管等配套工程顺利完工,经济发展平台进一步夯实。
2、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截止”十二五”末,签约引进项目30多个,总投资70余亿元,竣工投产项目9个:有色30万吨清洁铜加工生产、空分气体二期、大江110万吨炉渣处理项目、嘉瑞年产20万吨新型燃气、鑫裕新型环保墙体材料、大江循环水池、九鑫奥炉冶炼烟尘循环利用、智信包装、虹光电子二期;开工建设项目20多个,其中重点项目:长乐金融物流园总投资11.1亿元,有色20万吨废杂铜总投资10.5亿元、20000Nm3/h空气深冷装置工程总投资6.2亿元,坤海数控项目总投资5.2亿元。随着工业园区产业链不断延深,各类项目纷纷落地。
3、循环经济特色凸显
围绕“有色金属产业链”、“黑色金属产业链”,一批循环经济企业相继投产,其中,110万吨铜冶炼炉渣综合利用回收项目、奥炉冶炼烟尘循环利用项目、英柯公司的清洁铜废液利用、有色稀贵金属深加工等项目相继建成运营。以长乐山工业园为依托的循环经济快速发展,《下陆区循环经济专项改革试验方案》顺利实施,渣、灰、气“三废”循环再利用实现年产值达12亿元。随着园区对加大周边“五小”企业整治,不断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已经关闭“五小”企业五家,园区生态环境大为改观。
(二)发展优势
经过发展,工业园区取得较好成绩,工业基础进一步加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优势。
1、产业优势:园区内企业有全国五大铜冶炼基地之一、2013年中国500强企业第180位、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第84位、湖北企业100强第9位的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有国内生产技术最为先进、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销规模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的铜板带制造商——中铝华中铜业公司。
经过多年发展,园区内企业已形成两大支柱产业,一是以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及中铝华中铜业公司为龙头的铜冶炼和铜加工产业,包括利用有色金属冶炼过程所产生的烟道灰、电解液、炉渣等,提取金、银、铋、铅、锌等贵金属的“三废”综合利用延伸产业。园区铜及铜材加工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中部及湖北省的一大铜产业基地,其开发生产的电子引线框架材料、高精度变压器铜带、高精度无氧铜射频电缆铜带等产品已广泛应用到通讯、新能源、电子等领域,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其中高附加值的电子引线框架材料C194,占全国年总产量的六分之一。二是以黄石山力等公司为龙头的黑色金属延伸加工产业。作为园区的主体产业的铜冶炼和铜加工所代表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及其延伸产业,和作为园区重要支柱产业的黑色金属及其延伸加工产业,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为打造千亿元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
2、区位优势:长乐山工业园位于下陆区西端,南接大冶市城西北省级工业园和罗桥新城,东西连接铁山区与黄金山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处于京广、京九两条铁路大动脉与京珠、沪蓉两条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地带。在公路方面,沪蓉、京珠、大广、杭瑞高速公路和106国道将园区与外界紧密相连,沿高速公路至上海8小时、杭州和南京6小时、合肥4小时、九江1小时、武汉天河机场1.5小时;铁路方面,园区紧邻黄石新火车站,可东连浙赣线,除西北、西南、东北少数地区外,均可夕发朝至;水路方面,与长江黄金水道相距10公里,依托长江可上至宜昌、重庆、下至南京、上海,直达出海口。园区已形成了辐射鄂东南及周边地区的铁路、公路和水运相结合的便捷交通体系,园区经济发展区位优势十分优越。
3、人才优势:长乐山工业园的经济主体是有色金属产业,其产值在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高达87%。下陆区有色金属的生产历史比较长,2015年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的龙头企业——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始创于1953年,是国家“一五”时期建设的156重点项目之一。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长为中国铜工业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成为集采矿、选矿、冶炼、化工、压延加工、余热发电、综合回收、科研设计、地勘井巷、建筑安装、机械修造、动力运输等于一体的国有特大型铜业联合企业。公司实施“人才强企”发展战略,技术和人才实力雄厚,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技师、高级工5400多人。公司技术中心被评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同时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丰富的人才积累和储备,凸显了园区有色金属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人才优势。
4、基础设施优势:湖北下陆长乐山工业园建成区基础设施完善。园区生产要素充裕,能满足大型企业进驻需求。在供水方面,凉亭山、花湖水厂的供水管线经下陆加压站经过规划区,可充分保证工业和生活用水。在供电方面,由下陆变电站和有色动力厂配送,园区工业用电综合价格为0.69-0.72元/度,价位属全国中下水平。在供气方面,西气东输工程经过下陆区全境,普通工业天然气价格为2元/立方米,可提供丰富的工业和民用燃气资源。园区规划面积530亩的现代物流园,是依托立体交通优势,融商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交通流于一体,集现代仓储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商品批发中心、展览展示中心、电子商务交易中心于一园的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物流基地,将能满足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对商品集散地和商贸物流中心的迫切需要。
(三)发展机遇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带来的的发展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将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材料,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电力、通讯、建筑、家电等绝大部分行业都以有色金属材料为生产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较快发展,必将为作为长乐山工业园区经济主体的有色金属产品扩大国内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机遇。
2、长江经济带崛起的发展机遇
- 2014年9月25日,《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部署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黄石作为长江中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必将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新机遇,创新机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实现跨越式转型发展。长乐山工业园作为黄石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3、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带来的发展机遇
2007年底,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国家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黄石市作为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将在金融、土地以及财税政策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空间。同时,通过运用试验区的改革自主权和探索权,可望在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土地整体规划和连片开发、区域融合发展、设立保税区和专项补助资金方面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从而为长乐山工业园区经济的加快发展提供机遇。
4、资源枯竭型试点城市带来的发展机遇
2009年3月,黄石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享受国家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国家从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补偿、衰退产业援助和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入手,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的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并将鼓励金融机构设立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专项贷款,重点支持接续产业发展、物流中心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下陆长乐山工业园区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两大产业均属于资源型产业,黄石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无疑为园区两大资源型产业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加快技术改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提供了发展机遇。
5、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带来的发展机遇
以现有工业园区为载体,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当前推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也是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集中力量创建一批符合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本要求、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示范基地,不仅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和有序转移、提升我国工业园区整体发展水平,还将通过示范基地发挥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
2010年底,经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核定,以湖北下陆长乐山工业园为主的铜及铜材加工基地成功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按照有关政策,长乐山工业园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产业规划、技术改造、重大专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有关资金安排等方面,将获得国家的重点指导和支持,从而为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园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引导园区产业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和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四)问题和挑战
经过”十二五”发展,园区经济规模不断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园区可开发用地逐年减少,目前可用地面积不足2830亩,且拆迁任务繁重;缺少国家大力发展的、急需的、政策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现有产业能耗高、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大,且相对比较单一;园区相对缺乏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园区面临着以下挑战:
1、面临国家经济转型,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挑战
“十二五”后期,中国制造业正处于结构调整与改造升级的历史时期,经济增长逐步放缓。部分行业、尤其是钢铁和有色行业产能过剩,相关产业经济下滑明显。由于黑色和有色金属产业是长乐山工业园支柱产业,园区面临着经济下滑风险和产业改造升级与产业替代的挑战。
2、面临转变发展方式的挑战
除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中铝华中铜业公司等主要企业外,园区经济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传统的粗级资源型和高耗能企业较多,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现代化程度不高,亟待转型发展。一是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升级仍未全面完成,延伸配套发展不够。二是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仍然不大。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四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园区在招商引资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但带动力强的大项目较少,同时开工难、推进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部分项目不能迅速建成投产达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振兴老工业基地等任务紧迫而艰巨。
3、面临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的挑战
目前长乐山工业园已经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但仍然存在产品深加工不够,产业链比较短,上下游产业及配套产业的整体发育仍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两大支柱产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向下游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4、面临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挑战
近年来,园区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产业发展不平衡、企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黑色冶金及其延伸加工业,机械加工等行业,企业规模不大;相当一部分企业设备简陋、工艺和技术落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单一,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少,利润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企业流动资金和发展资金不足,企业核心竞争力亟待提高。
5、面临资源瓶颈制约和环境承载力的挑战
园区工业以铜、钢冶炼及其延伸加工制造业为主,其它产业比重小,但铜、钢冶炼行业矿产资源自有率低,所需原材料大多由外部输入,两大行业容易受到铜、钢原料和产品价格涨跌的影响。每当遇到价格大幅波动,就存在较大潜在风险,直接影响园区两大支柱产业的顺利发展,资源瓶颈的制约亟待破解。同时,受自然条件限制和铁路、高压走廊等基础设施分割,工业园区用地发展空间不足;受工业快速发展影响,生态环境建设面临更大压力。
6、面临区域竞争的挑战
长乐山工业园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大冶经济开发区城西北工业园相邻。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总面积180平方公里,是长乐山园区面积的12,7倍。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属的黄金山工业新区内已开工建设包括有色工业园等各类工业园12个。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将在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项目贴息规模和提高贴补率等方面给予更大的优惠和支持,从而使得长乐山工业园的发展面临区域竞争压力的挑战。
省级经济开发区——大冶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30余平方公里,其中城西北工业园规划面积19.51平方公里,是长乐山园区面积的2倍多。期间,大冶经济开发区将重点建设城西北工业园,完善2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五大产业集群,到2015年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显然,毗邻的大冶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态势也形成了对长乐山工业园的竞争压力。
三 园区功能分区和发展战略
(一)功能分区
长乐山工业园“十三五”期间的产业功能结构布局定位“一三六”,即一个商业中心、三个产业集群,五个产业园区。“一个中心”:即石明甲路东、发展大道以西为区级商业中心。“三个产业集群”即:以有色公司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冶炼产业集群;以山力板带为代表的黑色金属铸造及其延伸加工产业;武九铁路东、发展大道以西、大广连接线以北以中铝华中铜业为代表的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五个产业园”即:有色公司以南、新106国道以西、大广高速连接线以北为金属产品深加工产业园;武九铁路东、发展大道以西、大广连接线以北机械制造产业园区;长乐大道以南、大广高速以东为物流产业园;大广高速以西、长乐山南麓为循环经济产业园;新增规划长乐山南麓为太阳能光伏新兴产业园。
(二)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战略
以科学发展观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指导,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发展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高就业率、高效益的工业园区为目标,借鉴发达地区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先进经验,发挥资源、环境、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引导资源高效配置,全面推进园区建设,引进现代服务业,扩宽投资途径,使园区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园区。具体战略如下:
工业园区创新战略。创新战略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信息创新、管理创新和布局创新。技术创新是园区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坚持技术创新,企业和园区才可能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信息创新就是使信息在园区内的无障碍流通,构建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的新型商务模式、政务模式和生产生活模式,以信息化包装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进程;消除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造成的行政阻碍,做到公开透明、依法有序。同时加强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实现管理创新。打破以往工业园区的毫无生机的布局格调,将景区的概念融入到工业园区的规划中,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现代工业园区的版图,营造出大自然的气息,创造出具有浓郁园林特色的生态工业园区。
大项目带动战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就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关键来抓。集中资源引进投资大、带动强、税收多、能耗低、品牌响的项目,集中力量引入有责任心、有事业心、有眼光、有境界的企业家投资园区,提高招商引资的质和量,加快重大项目的推进速度,增强经济竞争力,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性。
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选择园区产业、优先园区产业布局,严格按照区域环境容量和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建设工业项目,走以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园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的。
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战略。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建材为重点行业,转变工业增长方式,实现由依赖资源初级开发向资源先导多元性开发转变,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为此,工业园区应依托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中铝华中铜业有限公司发展铜冶炼及铜产品深加工产业,走产业聚集之路。围绕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主导产品(铜),延伸发展配套加工产业,拉长产业链的企业主要有冶新铜材公司、众鑫铜业公司、昌达线缆、大江集团公司、中铝华中铜业有限公司等,主要延伸产品有铜杆、铜线、铜板带、铜箔等。综合开发利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三废”(废水、废气、废碴),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的企业有大江集团公司、瑞清公司、英柯公司、贵鑫冶炼公司等,开发的主要产品有黄金、白银、铂、钯、钼、硒、铅、铋、镍、锡、碲等稀贵金属产品及渣选铁矿、铅铋合金、电铅、电解铜、硫酸铜、硫酸镍、碳酸镍、氟化镍、液氧等,还充分利用废渣生产建筑材料。
(三) 重点任务
长乐山工业园区“十三五”主要发展重点是“壮大两大支柱产业 、培育三项新兴产业、构建六大基地”。
1、壮大两大支柱产业
长乐山工业园区以色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黑色金属铸造及延伸加工为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园区要紧紧围绕两大支柱产业,通过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明确发展重点,推行产业招商、重点招商,加快打造突出全国重要的铜生产加工基地和全省有名的机械制造加工基地。
(1)做优做强有色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产业。抢抓省、市打造千亿产业等重大机遇,继续突出有色金属产业的支柱地位,全面升级冶炼及其“三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大力发展铜材料及其延伸加工产业,培育千亿元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有色金属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铜生产基地、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依托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澳斯麦特炉冶炼技术水平,着力抓好30万吨光亮铜杆生产线达产达标,实现精炼铜产能达到80万吨,铜材加工产量达到30万吨,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的目标。支持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走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道路,打造千亿元企业升级版,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铜业集团。依托中铝华中铜业公司,以做精铜业为发展理念,以增产提质降本为中心,迅速拉升变压器铜带、高精度引线框架铜带、电缆铜带等铜材延伸产品的产能,年产销规模达到8万吨,形成中国铜业公司加工带坯供应基地。支持中铝华中铜业利用260亩闲置土地,建设铜加工产业园,引进下游客户投资建厂,开发铜箔、电子韧铜、蚀刻材料等新品种,延长铜板带产业链,建设配套完整的铜材加工产业集群。以有色金属冶炼烟灰为主要原料,通过引进和创新工艺技术,提高铜、铝、锌、铋、锡等有价金属回收水平,实现烟灰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加快分银渣处理等工艺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力争在钛、铌、钨、钼、碲等金属开发利用上取得突破,做大做强稀贵金属板块。
(2)延伸发展黑色金属铸造及其加工产业。按照“提质升级、智能改造、兼并重组”的发展思路,加快黑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支持裕兴冷拔等特钢产品延伸加工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造传统生产工艺、扩大生产品种,优化产品结构,依托武汉汽车高度集中优势,重点发展以轴承坯件、机械坚固件为主的机械基础件,大力发展特钢精深加工产业。支持山力公司、同大公司等板材加工企业,依托先进技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依靠严格管理,增强自身竞争力。开发高品质的冷轧卷板、涂渡薄板、高档亚光彩板、精密不锈钢冷轧薄板等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力争到2020年,黑色金属铸造及其延伸加工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建成黑色金属铸造及其加工产业集群。
2、培育三项新兴产业
“十三五”期间,园区注重培育三项新兴产业:循环经济、现代物流、电子信息三大产业。至2020年底,循环经济产值达到60亿元,现代物流产值达到100亿元,太阳能光伏产业产值10亿元。
(1)培育壮大循环经济产业。“十三五”期间:全力支持和鼓励园区企业循环式生产。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促进产业循环式组合,鼓励企业发展循环型生产模式,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渣、灰、气、液、余热、余压等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鼓励企业在工业废弃物利用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利用新技术,组织实施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技术,深度实现工业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推动园区企业循环式生产,构建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全面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产业园内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实现大、中、小三个循环,同时争取引进一批外地企业的循环经济项目落户园区,进一步扩大资源再生产业规模,引导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工业园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物流业发展具有潜力。武九铁路延伸段、大广高速、杭瑞高速、106国道经过下陆,并设有火车站及高速度公路落地连接线。借助良好的交通和地理条件,可将工业园打造成为鄂东地区公路铁路联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以公路、铁路功能为主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十三五”期间,为了配合园区支柱产业的发展,依托现代立体交通,充分利用武九铁路、黄石新火车站、大广高速公路及连接线,与之相配套的铁路货运站和汽车客运站等重要交通设施,为满足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迅猛发展对商品集散地和商贸物流中心的迫切需要,构建便捷、畅通、高效、安全的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打造为园区工业企业提供仓储配送的特色现代物流产业。
(3)培育发展太阳能光伏等其他新兴产业。根据下陆区及黄石市的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重点突破方向可选择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规划中的电子太阳能光伏、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方向,实行重点专项招商,依托引进的企业或项目,自行研发、生产、提供高端材料、高精零部件及高端成套设备,力争在“十三五”期间能够在上述领域能够形成初步的生产规模。
3、构建“六大基地”
到2020年,构建“五大基地”:(1)全国重要的铜生产加工基地。借助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上市、中铝华中铜业公司打造全国低碳基材生产基地等契机,大力推进以铜产业为重点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把铜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以全国重要的铜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以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中铝华中铜业公司为龙头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铜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2)全国重要的黑色金属深加工基地。形成以特殊钢、板材深加工为对象的黑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黑色金属铸造机延伸产业总产值到2020年达到300亿元.(3)全国重要的轴承制造及区域性机械制造基地。依托人本集团、哈特贝尔公司等骨干企业,打造全国重要的轴承制造基地。依托神牛拖拉机有限公司、经纬纺机股份有限公司、东方重机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生产农用拖拉机、现代纺机、汽车零部件等机械产品,打造园区现代机械制造基地。机械制造产业总产值到2020年达到70亿元。(4)区域性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全力支持和鼓励有色金属产业和黑色金属产业发展循环型生产模式,使工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以大江集团公司为龙头,综合利用冶金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灰、废液、废水,进一步扩大资源再生产业规模。资源再生产业总产值到2020年达到60亿元。(5)区域性物流产业基地。依据工业园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对商品集散地和商贸物流中心的客观需要,充分利用武九铁路、黄石新火车站、大广高速公路连接线,以及规划中与之相配套的铁路货运站和汽车客运站等重要交通设施,在工业园建设一座占地面积530亩的现代物流园,使之成为区域性物流产业基地。现代物流业销售收入到2020年达到100亿元。新增规划长乐山南麓为太阳能光伏新兴产业基地。
四 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全省实施“支柱产业倍增计划”、“千亿元产业接续计划”、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发展机遇,深入贯彻落实黄石市实施“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全力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战略、下陆区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战略的总体部署,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为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壮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完善政策措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园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产业发展规划
湖北下陆长乐山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十三五”期间培育千亿元园区将依托区位地理及基础优势,充分发挥辖区内工业企业密集的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黑色金属铸造及延伸加工、机械制造、现代物流和太阳能光伏等五大产业,着力培育依托有色、黑色金属产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发展资源再生产业。通过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明确发展重点,突出循环经济特色,推行清洁生产,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效益提高、环境改善,建立一个循环经济特色园区。
具体地说,就是突出有色金属产业主导地位,抢抓省市打造千亿元产业重大机遇,建成全国重要铜生产基地;延伸铜产业链,打造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园。创新发展铜冶炼装备制造业和有色环保产业,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特色园区建设,创建新型工业化国家示范基地。发挥区位交通优势,超常规发展物流产业,形成辐射鄂东南的现代化物流基地。科学规划相关地块,引进实力雄厚的商贸企业,建成新下陆商贸中心。按照“五年大跨越”的总体要求,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发展,争创省级示范工业园区。
1、突出特色,优化园区产业结构
(1)做优做强有色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产业
发展方向:
“十三五”期间,要继续突出有色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继续做大做强,全面升级铜及铜产品延伸加工产业。抢抓省、市打造千亿元产业和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上市等重大机遇,依托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中铝华中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引领若干家规模以上企业,以长乐山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后盾,围绕铜及铜的深度加工,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技术、设备改造升级步伐,加大延伸产品开发和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继续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产业关联度,发展产业的延伸循环链,培植产业集群,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做大做强有色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产业集群。
发展重点:
1)积极支持企业提升品质
积极服务有色金属产业的重点企业发展,努力辅导和培育中铝华中铜业公司的上市潜力;全力支持鑫辉黄铜辉、金生铜业、瑞清公司、英柯公司在持续发展基础上不断提升品质,为有色金属产业在“十三五”期间成功实现规模跨越创造条件。
2)重点招商引资、构建产业集群
以拓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产业链、构建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为出发点和基本原则,紧盯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前3强等大企业、大财团,通过驻点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全面展开招商引资工作,要将重点放在有色金属终端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企业,使有色金属延伸加工的产业链条不断向下游延伸,促进企业产品紧密对接,实现紧密对接和产业集聚。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5-8项,吸引8-10家有实力的企业入驻产业园,加快形成新的特色优势产业。
3)延伸产业链条、均衡产业产能
一是鼓励现有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依托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中铝华中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铜冶炼技术水平;以大冶有色公司开发高档电解铜箔、超高压电缆,优质铜线杆、高精度铜板、集成电路用铜基板及中铝华中铜业开发太阳能光伏铜带、框架材料C19400等高端产品为重点,加大金、银、铜、锌、镍、铋、铅等贵金属系列新材料的研发,有效延伸和拓宽产品链,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使贵金属成为工业经济的新亮点和增长点,建成国内一流的铜冶炼及延伸加工基地。
二是把握市场需求,实施重大项目,均衡铜产业产能。主要从5个方向延伸铜产业链并发展壮大成套设备铜部件加工配套体系:第一围绕电子信息行业开发电子引线框架用铜材、印刷电路用铜材、铜弹性材料、铜复合材料等;第二围绕家用电器行业开发内螺纹铜管、铜管、高清洁度制冷无氧铜管、超薄壁光面铜管等精密铜管产品及微特电机用漆包线、耐冷媒线、耐高压线等;第三围绕电力电气行业开发电机与变压器用高精度铜带、发电机用铜合金冷凝管、电缆铜带,以及各种线圈用自粘性漆包线、变频电机用耐电晕线等;第四围绕交通运输行业开发轨道交通行业用铜材、异型铜排、汽车水箱用铜带、船舶用铜合金冷凝管等;第五围绕建筑行业开发铜水管、铜制散热器、铜连接件、装饰装潢用铜板、动力电线等。
4)全面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实现清洁生产
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工艺、设备的改造和升级步伐,淘汰落后工艺和低效设备设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工业四废”的排放,切实推行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支持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突破工业废弃物回收的技术难点和瓶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协助企业建设以进口五金电器类废物拆解利用、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及深加工基地,有效扩大企业再生资源量,走“矿产城市”之路。努力培育企业自身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形成资源高效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5)加快淘汰落后企业步伐
抓住“五小”企业整治的契机,对园区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对现有企业进行综合性的摸底,从企业规模、就业人数、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按照工业园整体规划目标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要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低效率的“三高一低”企业以及生产效率低下、社会影响恶劣的企业制定并坚定实施阶段性、分批次关停并转计划,为主导产业和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发展目标:
到2020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企业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形成年产电解铜90万吨的能力;入园企业数量达到20家,产品门类相对齐全,产业内结构均衡;建成国内一流的铜及铜材加工示范区,把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建成国内最具成长性的铜冶炼加工企业,支持中铝华中铜业公司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低碳产业基材加工基地。
(2)做精做实黑色金属铸造及延伸加工产业
发展方向:
“十三五”期间,以特殊钢、板材深加工为对象和裕兴工业园等龙头企业为重点,带动园区内15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面做大做优黑色金属铸造及延伸加工产业集群。支持骨干企业强化科技创新能力,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改进工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以结构调整为核心,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钢材精深加工,打造高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推进企业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发展重点:
1)推进科技创新,改造传统工业
以裕兴工业园为龙头,广泛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加快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技术、工艺、设备,以科技进步引领产业升级。到“十三五”末,力争90%的规模以上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黑色产业
进一步促进我区制造业向高端攀升和内涵升级,完成从传统低端、低附加值制造业向现代高端、高附加值制造的转变,有效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抢占产业的价值“高地”。支持裕兴工业园的发展壮大,扶持裕兴材料,重点发展精密无缝钢管、轴承钢管、轴承钢冷拔型材等;支持裕兴冷拔、鑫宁优钢、宏大无缝钢管等重点企业,发挥产业优势,扩大在冷拔、退火轴承钢和各类型钢生产领域的优势。
3)鼓励企业优化组合,形成黑色产业集群
全面支持业内企业从企业、产品、市场多个层面上优化组合、优势互补、整合行业资源;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吸引5-8家有实力的黑色金属加工相关企业入驻园区,实现园区化、现代化管理,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4)鼓励企业强化节能降耗意识,推行清洁生产
引领企业在改造升级传统工业的基础上,树立节能、降耗、减排意识,注重工业废弃物的回收,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以及开发清洁生产项目。
发展目标:
到2020年,黑色金属冶炼延伸加工产业链工业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
(3)积极发展精机械制造产业
发展方向:
以哈特贝尔、人本轴承、神牛、经纬纺机等为龙头企业,联合园区内8家规模以上企业,带动园区内现有的七十余家机械制造企业,以轴承、汽车零部件、农用机械、纺织机械等加工生产为重点,以快速形成机械制造配套能力为目标,鼓励各类机械加工生产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推动资产重组,引进一批汽车零部件、轴承生产加工、系列配套农机具、新型纺机及新型终端成套设备项目,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发展重点:
1)振兴神牛、经纬纺机等机械加工传统企业
积极鼓励神牛、经纬纺机,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实现企业振兴,带动黑色金属产业链上下游甚至产业链以外的配套项目,形成“振兴一个、带动一群”的集聚效应,同时扶持宝成、高潮等机械制造新兴企业,壮大神牛、纺机等机械加工园区,促进产业聚集,形成综合效益。
积极帮助神牛公司寻找合作伙伴;支持神牛把握国家鼓励发展大马力拖拉机和农机产品享受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的有利时机,自主创新,不断开发新的产品种类,重点开发大、中拖为一体的全系列大型农业设备及系列配套农机具。
支持经纬纺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先进的技术,重点发展智能化、成套化、环保化新型纺机产品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适销对路产品。积极鼓励经纬纺机以雾化染色机、节能型高温高速加弹机、印染机械、喷墨印花、激光照排印花等为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确立以印花机、丝光机优势产品为主导的产品体系及成套技术装备的开发格局。
2)以轴承行业为核心,实现规模化升级
以哈特贝尔、人本轴承、东方重机、精特轴承等企业为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重点企业和优势品牌,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经营。以汽车零部件、轴承等加工生产为重点,积极开发生产精密轴承、精密轴承坯件及套圈、冲压件、内饰件等新产品。重点支持哈特贝尔数控和轮毂轴承深加工项目和人本轴承200万套重型机械轴承项目,转变产品结构单一的现状,向附加值高、技术系数难度大、单位价值高的高端产品拓展;全力支持“东方重机科技有限公司”在创业版包装上市,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变速箱项目,将“东方重机EMT汽车轴承有限公司”建设成为国内汽车变速箱轴承知名品牌企业;支持中天、万方扩大液压机械油缸、活塞、转向器、前桥等汽车配件生产规模,不断巩固与东方汽车、上海汽车等重点汽车生产商的配套协作关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此基础上,带动上下游甚至产业以外的配套项目,构建机械加工循环产业链,把下陆打造成为中南地区精密轴承制造基地。
3)重点招商,引导产业整合,凸显产业配套能力
以汽车零部件、电力机械、纺织机械、农用机械等终端成套设备为主要方向,通过重点招商引进1-2家行业内知名度高、有规模的终端产品制造企业,培育园区行业龙头,带动各类加工生产企业资产重组,改变目前企业众多、规模偏小、知名度不高的现状,充分发挥现有机械加工能力强的优势,形成产业集聚,凸显园区机械制造行业的整体配套能力,实现园区机械制造业的规模式跨越,提高机械制造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重点企业和优势品牌,把下陆打造成为中南地区精密轴承制造基地,同时在传统机械制造业振兴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培养行业龙头,带动上下游甚至产业以外的配套项目,实现全行业的规模扩张,形成区域性的机械制造基地。力争到2020年,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产值突破70亿元。
(4)发展壮大资源再生产业
发展方向:
1)全力支持和鼓励园区企业循环式生产。鼓励企业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核心,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削减和预防污染物的产生。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促进产业循环式组合,鼓励企业发展循环型生产模式,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渣、灰、气、液、余热、余压等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鼓励企业在工业废弃物利用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利用新技术,组织实施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技术,深度实现工业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推动园区企业循环式生产,构建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
2)全面建成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产业园内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实现大、中、小三个循环。一是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大江集团两家全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基础上,再创建1-2家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二是鼓励学习国内外循环经济的实践经验,探索铜、钢冶炼及加工产业内生循环发展的途径,研究和突破再生资源利用技术;三是建立工业废物回收中心和废旧金属拆解中心,大力争取国家“城市矿山”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形成废旧物质利用产业链延伸基地;四是不断发展壮大大江渣选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规模和实力,同时启动园区专项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引进一批外地企业的循环经济项目落户园区,进一步扩大资源再生产业规模,引导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五是依托大冶有色、大江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建设并加快发展再生资源和再生产品交易市场,尝试建立灵活的市场交易机制,实现大宗工业废弃物的交易规模化和产业化。
发展重点:
一是鼓励企业突破资源再生利用的关键技术。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机械制造和现代物流四大产业以大冶有色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为典范,创新思维,积极挖掘企业内部小循环。全面支持企业在原材料选择、生产过程、产品包装与运输、产品报废后抛弃和回收等环节,开展环境设计,组织科研和技术攻关,实现工艺生态化;积极推动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引进一批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和工艺,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重点在废杂铜、边角料、机械加工余料、废水、废气、余热等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方面实现综合利用的突破。
二是以大江集团为主体,联合新引进的先进资源再生企业,实行集中管理,各企业间分工协作,加大科技攻关的投资力度,突破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技术瓶颈,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液、废渣。在烟道灰利用上,利用冶炼炉生产中产生的烟气提炼出铅、锌、铋等贵重金属;在二氧化硫气体回收利用上,利用转炉烟气制酸技术,回收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烟气,生产工业硫酸;在尾砂利用上,采取先进工艺通过磁选,从尾砂中选出铁精矿,选铁以后的尾砂用于井下充填或露天采空区回填,以防水土流失,并将大江公司渣选所产生的尾砂进行处理后,销往水泥生产企业作为原料;在炉渣利用上,采用新型环保工艺,对有色诺兰达炉冶炼炉渣进行铜精矿、铁精矿及附含金银的综合回收,并利用分银渣利用技术,对有色冶炼厂的分银渣进行回收利用,提取金、银、铅等贵重金属;在废液利用上,利用硫酸镍(精镍)生产线,采取先进工艺,对有色公司冶炼厂脱铜后的废液加工处理,提取粗制硫酸镍;在余热利用上,将有色公司的锅炉蒸汽利用反射炉进行余热发电,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利用效率,将一部分蒸汽直接应用于生产环节。
发展目标:
资源再生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200亩,到2020年力争引进8-10家金属冶炼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吸引投资18亿元,实现工业生产总值60亿元,将长乐山循环经济工业园打造成黄石市重要的金属冶炼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5)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发展方向:
“十三五”期间,为了配合园区重要产业的发展,依托现代立体交通,充分利用武九铁路、黄石新火车站、大广高速公路及连接线,与之相配套的铁路货运站和汽车客运站等重要交通设施,为满足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迅猛发展对商品集散地和商贸物流中心的迫切需要,构建便捷、畅通、高效、安全的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打造为园区工业企业提供仓储配送的特色现代物流产业。
1)鄂东南冶金物流基地
围绕有色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机械制造及资源再生产业等四大产业的工业运输打造鄂东南有特色的冶金物流基地,立足于服务本工业园企业的需求,同时辐射大冶城西北工业园、西塞山工业园、灵成工业园黄金山工业园等临近工业园区,重点提供工业原材料及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配送服务,与周边物流园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
2)鄂东南绿色物流基地
通过建成3-5家大型物流企业,实行物流园区统一管理,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推广物流运作中的绿色运输策略、绿色包装技术等,把长乐物流园区建设成为融商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交通流于一体,集商品集散中心、现代仓储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展览展示中心于一园的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绿色物流基地。
3)特色园区功能
园区重点建设和形成四大功能板块:①商品集散、仓储、交易功能区。发挥“蓄水池”的作用,吸引和汇集国内外商品,形成一个新的商品集散、仓储和交易中心;②商品加工、包装、配送功能。建设加工、包装和配送区,开展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分拨,为工业企业开展产品加工、包装和运输等第三方物流服务;③商品展示、信息服务功能。建立商品展览展示厅和信息交流中心,兼顾生产商、经销商商品展示及国内外相关行业、产品信息交流,定期举办中小规模展销会、产品推介会,适时召开行业产品、技术论坛,组织行业信息交流大会等,为中外客商提供商品展示、贸易洽谈和信息交流服务;④配套的园区管理服务功能。建立完善管理服务机构,形成集园区地政、物业、工商、治安、金融、税务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管理服务区,为企业提供商务、办公、信息等综合性配套服务。
发展重点:一是以辐射黄石及鄂东南地区为依托,着力发展门类丰富、规格齐全的生产资料市场群;二是以服务三次产业全面发展为重点,着力发展加工配送和第三方物流,建立社会化、专业化配送服务体系;三是引进货物联运机制,着力发展包括公路、铁路乃至长江港口等多种方式为一体的多方联运业务。
发展目标:该区规划面积530亩,力争到2020年建成5-8家现代物流企业,吸引投资5.3亿元,形成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的产值规模,成为重要的地域性物流中心。
(6)培育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发展方向:园区规划现太阳能光伏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是符合国家经济发展要求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和生态化是这两大产业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以长乐南麓为基地,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支持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重点突破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瓶颈,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产业规模化。该产业下一步发展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政策措施留住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并引入产业链上游的研发企业和下游的终端企业入驻园区,完善产业链,增强产业链竞争力。
发展目标:该区规划面积200亩,力争到2020年园区规划现太阳能光伏基地出具规模。
2、多头并进,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
“十三五”期间,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结合园区的基本特点,从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企业之间的资源综合利用以及产业之间的资源再生综合利用三个层面,重点打造具有下陆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1)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1)清洁生产,打造企业内小循环
以大冶有色公司资源综合利用、打造矿产城市为典范,结合园区产业发展的特点,在工业园内广泛开展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工作。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节能减排,将工序中流失的物料和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构建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努力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大宗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以及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等;重点支持大冶有色的工业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投资15亿元的废旧物资拆解基地项目建设,确保在2020年形成拆解回收废旧电器80万台、进口废旧五金电器10吨的生产能力,创造产值50亿;大力推动华中铝业等规模工业企业建立企业内部的资源综合利用体系。
2)纵向延伸,构建企业间中循环
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促使上、中、下游企业的紧密对接,实现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十三五”期间重点构建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两大行业循环产业链。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推手,构筑产业链延伸平台,通过优化产业链内部分工,进一步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加速重点产业链条的形成,逐步形成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专业配套企业为依托、以产品为纽带、上中下游相互依存、互动发展的企业簇群和产业链条。
3)横向耦合,促进园区大循环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构建新的产业组织形式,发展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具有发展潜力的循环经济新兴资源再生产业(静脉产业),并通过与其它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形成关联度较高的产业集群。注重开展废旧产品和废弃物质深度资源化的关键技术研发和国内外先进资源化技术的引进,实现园区内产业间物质、能源的集约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最大化和废物"零"排放。重点支持大江集团、贵鑫冶炼、瑞清物资、九鑫工贸、英柯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做大做强。
(2)重要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1)有色金属冶炼、延伸加工产业链及资源综合利用
图1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产业链的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示意图,显示了企业内小循环、企业间中循环和产业间大循环的形成过程以及资源(能源)的阶梯利用过程:
图中浅蓝色部分显示了以大冶有色公司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行业中的上游企业的产业链条。企业的主体产业在生产出最终产品的同时也产生出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工业的废弃物一部分被企业自身的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企业内小循环)所回收利用,其余部分被以大江集团为代表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深蓝色部分)用做生产原材料(产业间大循环),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采用再生资源生产技术与设备,将废弃物综合利用,生产出再生资源,再次投入到社会生产。
图中的黄色和绿色部分显示了以中铝华中铜业为代表的中游企业和以昌达线缆为代表的下游企业产业链条。此类企业以上游企业的产品、废弃物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生产的再生资源为生产原料,生产出电线电缆、电子电器等下游产品(企业间中循环),其生产过程产生的工业废弃物仍然可以一部分被自己的企业内小循环综合利用,另一部分被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生产出再生资源投入下一轮社会生产。
2)黑色金属冶炼、延伸加工产业链及资源综合利用
图2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产业链的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示意图,显示了企业内小循环、企业间中循环和产业间大循环的形成过程以及资源(能源)的阶梯利用过程:
图中的灰色部分显示了以东方重机、神牛公司和经纬纺机等为代表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行业(包括机械加工)的产业链条。企业的主体产业在生产出最终产品的同时也产生出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工业的废弃物一部分被企业自身的资源综合利用循环(浅蓝色部分,企业内小循环)所回收利用,其余部分被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黄色部分)用做生产原材料(产业间大循环),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采用再生资源生产技术与设备,将废弃物综合利用,生产出再生资源,再次投入到社会生产。
3)工业园区产业间循环
图3为循环经济园区内产业间循环(大循环)示意图,显示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各个产业之间的物资循环的形成过程:
以四大主导产业为代表的工业体系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弃物被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用做原料,生产出再生资源(也即资源再生产业的产品),重新被主导工业体系所利用,就形成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3、积极布局新兴产业
根据待开发园区的区位特点和工业园整体规划,“十三五”期间依照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积极规划建设国家大力发展的、急需的、政策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包括现代物流产业园区、资源再生产业园区、现代信息产业园和环保产业园等。
(1)现代物流产业园:
充分发挥待开发园区交通便利、与临近开发区物流园遥相呼应的区位优势,布局长乐工业园的冶金物流产业,凸显冶金物流特色,实现与周边物流园区的功能互补、错位发展。
(2)资源再生产业园
利用待开发园区全新建设的契机,打造全新的资源再生产业园区,形成长乐工业园的循环经济特色。
一是将现有的以大江集团为龙头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纳入园区统一规范管理,壮大资源再生产业集群规模;二是新建园区,为专项引进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落户园区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三是科学规划,集中建设工业废弃物回收、拆解、处理中心、工业污水处理中心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设施,提高再生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次污染,提升资源再生产业的产业化水平。
(3)现代太阳能光伏产业园
按照新园区、新产业的要求,定向选择部分符合黄石市和下陆区经济发展规划要求、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能显著带动地方就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的新兴产业入驻园区,构建太阳能光伏产业园。根据下陆区及黄石市的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重点突破方向可选择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规划中的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制造四个方向,实行重点专项招商,依托引进的企业或项目,自行研发、生产、提供高端材料、高精零部件及高端成套设备,力争在“十三五”期间能够在上述领域能够形成初步的生产规模。
五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到2020年,入园企业全部达产,园区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实现利税40亿元,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200亿元以上。特色工业基地五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328亿元,增加值达到102亿元,实现利税36亿元,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82亿元以上;新增就业人员1.0万人。
表6.1六大主导产业近期(2020年)经济效益分析
产业类别 |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产值 (亿元) | 增加值 (亿元) | 实现利税(亿元) | 新增就业岗位(万个) |
有色金属产业 | 30 | 1000 | 120 | 20 | 0.35 |
黑色金属产业 | 20 | 300 | 50 | 5 | 0.25 |
机械制造产业 | 15 | 70 | 10 | 2 | 0.10 |
资源再生产业 | 20 | 60 | 10 | 1.5 | 0.20 |
现代物流产业 | 40 | 100 | 8 | 1.2 | 0.08 |
太阳能光伏产业 | 5 | 20 | 2 | 1 | 0.02 |
合计 | 130 | 1550 | 200 | 30.7 | 1.0 |
(二)生态效益分析
工业园区产业链设计遵循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兼顾了发展地方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与普通工业发展项目相比,能够产生较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1、实现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园区通过物质流或能量流传递等方式将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组合,使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或能源,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废物产生最小化。
2、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减轻区域生态环境压力
通过建立生态工业园,园区内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大大降低,从而降低CO2、SO2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确保2020年空气中PM10年平均指数比比2015年降低20%以上,全面开展PM2.5、SO2、O3等监测和空气质量综合评价工作。保障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降低生态环境风险。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为目标,全面实现“生态下陆、幸福下陆”。
六 保障措施与实施建议
(一)加强园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优化园区环境
立足园区发展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引进政策,做好园区顶层设计工作。管委会统筹顶层设计,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以投融资规划指导建设。投融资规划是“以城市规划为基础,以城市开发所涉及的土地储备、供应及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融资、建设工作为统筹对象,以政策、法规、资源、资金等为输入,以管理体制、分工机制、建设时序等为输出”的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方法。针对工业园区定位和发展的特殊性,从投融资规划角度,通过对园区建设的管理体制、可利用资源、开发建设时序、开发模式、盈利模式及融资模式等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分析,并对投入资金和未来收益动态模拟,进而理顺园区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而保证园区开发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2、设立良性滚动开发目标。首先要研究清晰的运作模式,支持不同属性资产顺利落地;其次要安排合理的开发策略,指导整体建设、引资时序;再其次,应探索适宜的招商策略,吸引龙头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最后还要改善政策环境,实现竞争优势。
3、管理体制设计和项目谋划。首先,管委会应统筹盘整未来5年各类可为园区建设资金所利用,并能够为园区发展提供造血机制的种子资源。通过对这些种子资源的分析、研究和定位,将各类资源包装成具体可实施的项目。其次,针对各类资源包装后的项目,理顺各类项目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明确各类项目在投资决策、设计、建设、运营和监管等环节上的相关责任方和工作协调流程。最后,本着投资建设、风险承担、经营受益主体统一的原则,选择园区种子资源注入及规划建设项目的承接主体,明确其权利与责任。
4、项目梳理及盈利模式分析。园区管委会从完善规划区域的主要功能和落实规划的角度,应梳理园区的建设任务,对项目类型进行划分。此后,再结合园区的发展定位和自身特点,按照项目类型及所处阶段,对项目的盈利方式及盈利周期进行分析,同时从政府角度对园区的财政税收进行分析,最终在项目的开发周期、资金平衡的基本条件及收益水平等方面形成结论。
5、开发时序研究。谋划和分析过后,应结合园区的发展定位和自身特点,提出项目开发分期原则、分期建设目标及注意事项,在整体开发时序及各期的主要建设内容等方面形成结论。在整体开发时序的研究中,需要统筹考虑园区发展现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节奏等因素,在评估各类因素的内在相互影响以及市场可行性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开发时序,包括各类配套设施的分年度建设时序、产业年度引入时序等。
6、招商策略研究。梳理园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现行做法及主要政策,分析园区产业开发涉及的各类建设及运营主体类型,研究主要的合作方式及利益诉求,针对招商策略提出合理建议。
7、融资模式研究。根据园区开发可能存在的资金缺口,分析未来若干年的融资规模。同时,根据各建设项目的特性进行项目包装,分析项目的边界条件,设计合理的融资模式。在融资模式的设计中,应深刻分析当前的宏观金融政策,吸收国内外其他产业园、工业园等类似地区一些先进的融资手段和融资经验,提出可行的融资模式。
通过上述工作,工业园区的发展可实现以下目标:通过管理体制设计,可以理顺各类建设项目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监督管理职能的分离,规避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从而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梳理投资项目、分析项目盈利模式以及开发时序研究,在整体开发时序的基础上,将分年度的投入与产出相配比,可以模拟出未来若干年规划区域的现金流状况,包括资金投入情况、收入情况、资金缺口等,从而得知总体资金平衡情况以及年度开发资金缺口,以更好地指导园区的建设;通过招商策略和融资模式的研究,明确园区具体产业招商项目和建设项目的边界条件,提出具体项目的运作模式,实现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确保项目快速落地,并最终真正打造良好的现金流,建立造血机制,实现园区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
优化园区环境,一是进一步加强园区管理体系建设。建设一支高效、廉洁、精干的队伍。在项目审批、土地征用、供水供电、环境整治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在产业政策、环保、安全等方面加强引导与把关,对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明令禁止发展的产品与生产工艺等,禁止进入园区发展,确保进园区企业具有较高的发展起点和较强的后续发展竞争力。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除在税费上交、金融支持等方面提供优惠外,还应能有效突破土地开发利用这一政策“瓶颈”。另外,要尽快筹备建立园区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建立园内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园区科技创新体系。三是用好用活用足现有优惠政策,争取国家和省事的倾斜支持。四是加强区委区政府对园区发展的统一领导和协调,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建立园区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园区重大项目和配套体系建设实施动态管理。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和考核制度,强化园区建设及招商引资进度的年度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估各部门负责人年度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改善园区外部的基础设施环境,降低入园企业的成本,提高园区的通达质量,为园区与区域内外的有机联系打下坚实基础。
(二)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搭建融资服务平台
探索采取项目捆绑和园企合作的模式,共同开发工业园区。一是政企合作成立投资公司,为适应长乐山工业园建设规模、投资融资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出让、税收优惠方面的政策条件,同时切实保障园区建设开发资金根据土地开发项目的进度的稳定投入,由长乐投资公司作为长乐山工业园建设开发的法人主体,按照《湖北省下陆区长乐山工业园规划》中的要求筹资建设、开发长乐山工业园区,同时协议分享下陆区财政税收的部分留存;二是大力发展仓储融资,打造大宗期货交割平台、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同时以金融担保、物流仓储为核心,以集约型电子信息服务中心为手段,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通过网站平台,逐步构建网上 交易体系,实现网上贸易。为企业及银行客户提供便利的信息查询等功能服务,加快信息流、物流的周转速度。
(三)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搭建科研服务平台
一是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引进国内外环保产业、环保技术领域专业人才的力度;积极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建立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培养一批专业研究人才和应用人才。结合黄石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际,协调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以及政府和企业之间相互关系,促进技术创新合力提升和创新链条的形成。二是依托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理工学院等科研机构,依靠大冶有色技术中心、哈特贝尔技术中心等技术力量,创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重点开展园区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逐步建立起核心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相适应的技术创新机制和技术支撑体系。三是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项目和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示范项目推进机制,加快成熟技术、工艺、设备、管理的推广应用。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参股等方式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技术的产业化运用。四是构建循环经济信息化平台。充分依托全区电子政务网络和下陆科技服务网络,构建循环经济管理信息网、综合信息服务网,逐步形成集管理与决策、技术与研发、资讯与商务、咨询与服务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支持系统。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项目建设
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在强化招商引资的中心地位的基础上,充实招商引资力量,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招商引资重点,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坚持政府招商和市场化招商相结合、专业队伍招商与全员参与招商相结合,形成招商引资的强大合力。将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省、市实施“铜及铜材深加工千亿元大产业计划”的机遇,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在管材、线材、板材等方面力求有所突破,推进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配套,争取引进大型优质企业项目落户园区;同时,要加强包装推介园区,制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策划好引资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对外宣传,扩大园区知名度。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做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协调、服务工作。明确“一个项目一名领导挂点一个专班服务”的项目建设机制。制定开工项目建设进度表,加强与项目建设单位联系,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和困难,确保签约项目早日开工、早日投产。积极服务入园区企业,为辖区企业合作牵线搭桥,使入园企业能够快捷便利地从大冶有色等企业获得上游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共享大型企业的人才技术、销售网络资源和技术研发平台、信息平台、物流平台。同时要积极主动协调好工农关系,严厉打击干扰企业和项目正常生产施工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确保企业进得来,安得下,长得大。
(五)重点发展循环经济,扩大区域影响力,树立长乐品牌
一是创新循环经济体制机制。学习外地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发挥循环经济产业优势,充分利用相关政策扶持,在不降低技术水平和环保标准的前提下,对循环经济产业链及其配套项目可适当放宽准入条件,落实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减免政策,积极开发与循环经济有关的信贷创新产品,拓宽抵押担保范围,创新担保方式。二是争取循环经济扶持资金及项目支持。继续加大与省、市发改和经信部门的联系力度,跟踪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项目专案的申报工作。三是新建一批循环经济项目。重点服务投资16000万元的大江公司多金属梯级回收项目、投资6000万元的九鑫工贸奥炉冶炼烟尘循环利用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新宇公司循环经济工业园等循环经济项目,对园区循环经济企业实行集中管理,利用园区内各企业间的分工协作,突破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技术瓶颈,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有色冶炼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液、废渣。
突出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形象。品牌建设是促进园区产业集群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市场营销的视角来看,打造长乐山工业园品牌,就是进行园区的区域营销,以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品牌建设有两条途径,一是凭借核心企业的优势,围绕核心企业的品牌进行,使原有的品牌美誉度更加扩大化;二是众多相对独立的企业以产业优势为依托,以地方特色为旗帜,共同塑造区域品牌。
(六)构建特色产业集群构建特色产业集群。
在规划建设工业园区时应通过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有意识地引导与产业集群垂直分工相关的企业到园区发展,通过向前或向后拉伸产业链,或横向加粗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严格按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进行项目招商引资及布局,尽可能地促使同类行业向规划的区域集中。
(七)加大现代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
一是现代物流服务。依托园区现有长乐金融物流园、鑫汇诚等大型物流企业,引进物流企业入驻现代物流产业园。二是动保障服务。通过对现有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的整合提升,为入园企业提供管理层培训,人才招聘等,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信息。三是科研服务机构。依托有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大江循环经济研发中心等园区现有科研机构,争取在园区建立技术孵化科研机构,将产研紧密结合,直接为入园企业提供技术和产业选择等方面的服务。四是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商会、咨询机构、会计和律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推动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
(八)规划实施
1、下陆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并加强对工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支持和监督检查。
2、下陆长乐山工业园管理委员会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工业园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送区发展改革委员会、经发局等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