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版
下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和经济整体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建设循环经济先行区,实现“中心城区”目标的重要时期。按照国家、省市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安排,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小组在做了大量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下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情况

  “十一五”规划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抢抓“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扩内需保增长等一系列政策机遇,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的挑战,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以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和景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三大建设”,大力实施“中心城区”战略,全区经济社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2010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是十一五末期2005年的——倍,年均增长——%;地区财政收入达到——亿元,是十一五末期2005年的——倍,年均增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亿元,是十一五末期2005年的——倍,年均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亿元,是十一五末期2005年的——倍,年均增长——%;外贸出口完成——万美元,是十一五末期2005年的——倍,年均增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亿元,是十一五末期2005年的——倍,年均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元,比十一五末期2005年增加了——元,年均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比十一五末期2005年增加了——元,年均增长——%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工业持续高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铜、钢、汽车零部件制造为主导,以电子电缆材料、化工原材料为两翼的产业格局。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由2006年的——家发展到2010年的61家,实现总产值——亿元。“十一五”期间,中铝华中公司、新兴管业、人本轴承建成投产,成为我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旅游和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东方山景区接待游客年平均增速31%,旅游收入年平均增速16%东方山旅游成为全市旅游的引爆点。预计2010年,全区批发零售额达到——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亿元,“十一五”期间开发了紫荆花园、中和新纪元等项目,开发面积27.6万平方米。

  农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在不断发展蔬菜、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顺星山庄、园门生态园等农家乐形式的新型农业。“十一五”期间,开展了村庄整治活动,完成了村改居工作,农村环境大为改善;加强了森林火灾预防和扑火救灾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了区级动物防疫、检疫体系。

  (三)城区功能进一步完善

  大广高速下陆段、城际铁路下陆段等国家、省重点建设工程在辖区开工建设,成为我区完善路网等城区基础设施的契机。“十一五”期间,共完成了106国道下陆段改造、下陆大道刷黑、快速路三期、沿湖路改造(四期)等主要干道的建设任务,城区内紫新路、栗山路二期、铜花南路等工程建设也顺利完工。实施了路灯安装及网管整治工程,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十一五”以来,共拆除城市违章搭建物——平方米,对45家单位共计12140平方米的范围进行了粉饰、清洗,临街116家单位或门店进行了灯光环境建设,新增城区公共绿地——公顷,新创省级以上园林式绿化单位——家,市级以上园林式绿化单位——家。

  (四)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完成省拖、纺机等企业改制工作,启动了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了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 “十一五”以来,全区先后洽谈项目——多个,招商引资落户项目——个,总投资——亿元,预计新增产值100亿元。全区外资、外贸均保持了高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万美元,外贸出口额累计达到——多万美元

  (五)“两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我区被列为全市循环经济先行区,长乐循环经济工业园被列为市循环经济重点园区。“十一五”末期,初步形成了中铝华中公司、大江集团等一批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实施了余热发电、大江渣选、阳极泥提炼等一批循环经济的项目。“十一五”期间,先后关闭了黄荆山与长乐山北麓12家采石塘口,启动了对辖区塘口的绿化治理工作;关闭了七水泥厂、金岳水泥厂,削减粉尘排放量二千多吨;对鑫宁优钢、裕兴冷拔、晨茂铝材、金谷铜业等企业的酸洗废水进行了有效的治理。全区空气质量不断好转,2010年,达到和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天。节能降耗成效突出,“十一五”期间,全区万元GDP综合能耗年均下降—— %

  (五)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十一五”期间,先后实施省市级科技项目——个,建成企业技术中心——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家。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新建了下陆三中,完成了新、老下陆片教育资源整合。初步建立起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援助制度,就业规模稳定扩大。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居住条件得到改善。重新整合全区医疗资源,新建了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体系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成功运行,重大疫情和突发卫生事件处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文明城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积极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电子政务建设。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深入。区级应急预案编制和救援专业队伍组建工作全面完成,综合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得到加强,“平安下陆”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区社会稳定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

  总的来说,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和运行质量仍须优化提高。传统产业比重仍然较大,产业链条短、集中度不高;经济发展仍然粗放,企业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效益不高甚至滑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服务业发展滞后,规模小层次低,占GDP比重不高。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接续产业、优先发展服务业、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任务艰巨。二是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大。能耗基数低,下降空间小,节能降耗形势依然严峻;有色、东钢两大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难度仍然较大,矿山植被需恢复面积大,治理资金筹措难,治理任务艰巨。三是改善民生仍须加大力度。下岗失业人员数量较多,失地农民转移问题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拉大,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过快,部分居民家庭生活困难,群访和越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维护稳定任务繁重。

  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分析

  ()发展的机遇

  从国家政策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将会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着力平衡国内生产力布局、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缩小地区差距、挖掘广大的中西部和农村市场,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推进区域间资源整合,增大对中西部地区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多极化的地区增长格局。同时,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等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空间,城镇化进程加快,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内在需求和经济发展空间,增强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要方向。中国的新型工业化模式必须符合三高两低,即高科技、高效益、高就业,低能耗、低污染,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我国将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应对危机冲击、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资源型要素价格改革、国企改革、垄断性行业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社保、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各项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将为发展带来活力和动力。国家的这些政策或思路都为我区在“十二五”期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提供了新的机遇。

  从黄石这个层面看,黄石被列为全国资源转型城市、全省“两型社会”建设配套改革试点城市,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长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市全面实施“三大战略”的关键五年,这些都为下陆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从下陆自身来看,随着黄石新火车站的建成和大广高速、城际铁路的通车,我区在全市铁路、公路运输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有色打造千亿元产业必将促使我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我区实现经济转型提供了契机;循环经济先行区的创建,特别是长乐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建设将成为我区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新引擎,也为我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创造了条件。

  ()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压力增大。我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矛盾比较突出。二是拓宽发展空间格局难度很大。我区城区发展空间逐步缩小,土地等瓶颈的制约日趋突出。三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逐渐加大。随着我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涉及到拆迁等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引发的社会问题逐渐增多;同时,就业矛盾、收入分配差距大等问题都表现突出,我区维稳工作任重道远。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中部崛起、“两型社会” 建设、资源城市转型和市实施“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市”战略等机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园区建设”三大建设,大力实施“中心城区”战略,注重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突出招商引资,狠抓节能减排,切实保护环境,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着力提升工业素质、拓宽三产规模、优化城区形象,推进下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把下陆建设成为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区和黄石市中心城区而努力奋斗。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努力实现“打造黄石中心城区”的战略目标,打造全市循环经济先行区,创建省级循环经济先行区,长乐循环经济工业园初具规模。力争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市前三名,确保工业经济领跑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翻一番;万元GDP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1、经济发展目标。经济总量、速度和质量明显提高。到2015年,地方生产总值超过——亿元,年均增长——%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亿元,年均增长——%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亿元,年均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亿元,年均增长——%以上;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超过——亿元,年均增长——%以上;外贸出口超过——万美元,年均增长——%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超过——万美元,年均增长——%以上。

  2、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目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到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0%;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以上。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到十二五期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元,年均增长——%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元,年均增长——%以上;居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100%;社会就业人口增加,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万个,城镇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92%。

  3、可持续发展目标。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先行区建设,加快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建设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城区。到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4‰,人口质量明显提高。加快土地储备力度,提高土地等资源使用效率。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16%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1%,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97%,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97%,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80%,城区空气指标全年达到和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280天。

  四、“十二五”时期的重点任务

  (一)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外开放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三次产业发展步伐,着力发展工业经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特色现代农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1、工业。坚持工业立区理念,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改造提升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两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机械制造、精细化工两大主导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向集群化发展。积极优化工业产品结构,推进产业链向下游和终端延伸,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到2015年,下陆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产业产值过1000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产业产值过500亿元,机械制造产业产值过?亿元,精细化工产业产值过?亿元,区直规模以上企业过百家。

  (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产业。抢抓省、市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产业的重大机遇,依托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中铝华中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推进新上项目建设,加快老技术、老设备改造步伐,加大延伸产品开发和核心技术研究力度,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产业关联度,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支持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改造铜冶炼系统,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稀贵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到2015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形成电解铜50万吨的产能,建成国内一流的铜冶炼加工企业。鼓励中铝华中铜业公司向下游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发展高精度铜板带、无氧铜带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铜加工产业由初级加工向深度加工转变,到2015年,中铝华中铜业公司建成国内一流的铜加工基地。支持茂晨铝业继续引进铝型材成套生产线,重点发展工业铝材和建筑装饰铝材,推进铝产业向下游延伸。同时,支持金生铜业、冶新铜材、众鑫铜业等企业发展壮大。“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年产20万吨阴级铜和渣缓冷、中铝华中铜业公司铜板带延伸加工、茂晨铝业铝型材加工等重大项目。

  (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产业。以现有的新兴管业、人本轴承、哈特贝尔等企业为基础,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力扶持新兴管业公司发展,重点发展球墨铸管、焊接管件、特种涂料喷涂管、静电喷涂管等铸造管件,到2015年,新兴管业形成年产118.5万吨的生产规模,实现总销售额100亿元以上的目标,建成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铸管生产企业。支持人本轴承、哈特贝尔、精特轴承等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发展轴承及轴承坯件,到2015年,把下陆打造成为中南地区精密轴承制造基地。“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新兴管业年产100万吨球墨铸管、哈特贝尔年产200万套精密磙子轴承等项目。

  (3)机械制造产业。振兴神牛、纺机等机械加工传统企业,带动上下游甚至产业以外的配套项目,形成“振兴一个、带动一群”的聚集效应,同时扶持裕兴、中天、万方等机械制造新兴企业,壮大裕兴工业园、神牛工业园两个机械加工园区,促进产业聚集,形成综合效益。切实解决神牛公司改制遗留问题,为神牛公司发展减轻历史负担;支持神牛公司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建立现代化企业集团,并积极争取上市;支持神牛公司利用品牌和市场优势,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企业资产重组,扶持神牛公司做大做强。支持纺机重点发展智能化、成套化、环保化新型纺机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支持裕兴冷拔发挥在冷拔、退火轴承钢和各类型钢生产领域的优势,建成中南地区冷拉材的专业生产基地。支持中天、万方扩大液压机械油缸、活塞、转向器、前桥等汽车配件生产规模,不断巩固与东方汽车、上海汽车等重点汽车生产商的配套协作关系,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发挥昌达线缆在特种电线电缆领域的技术优势,扩大汽车线、铁路机车车辆线、预分支电缆以及各类耐高温、耐溶剂、耐油性能等特种电线电缆产品产销量。

  (4)精细化工。引导汇波防腐、龙骏化工等化工企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化工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鼓励汇波防腐坚持防腐蚀技术开发、防腐蚀产品生产、防腐蚀工程施工为一体的发展战略,扩大”汇波牌”XLZ型、YJ型呋喃树脂系列产品,汇波牌”钾水玻璃(KPI)防腐蚀材料,预应力玻璃钢筋整体呋喃混凝土电解槽等产品生产规模;推进防腐蚀产品研发,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再创国家发明专利或湖北名牌产品。支持龙骏化工以生产造纸化学品和表面活性剂及精细化工产品研制与开发为主导,不断扩大表面活性剂、农药乳化剂、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时继续推进技术开发和专利技术产业化,建成科技研发型化工生产企业。

  2、现代服务业。坚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原则,以全面提高服务业层次和服务水平为重点,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优先发展旅游、商贸等消费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社区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产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努力构建与中心城区相协调、与冶金机械工业基地建设相匹配、与下陆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体系,到201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旅游、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所占产业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区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5%左右。

  (1)旅游服务业。以黄石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抢抓市委、市政府把东方山风景区开发建设作为黄石发展旅游业引爆点的机遇,充分挖掘东方山佛教文化内涵和山水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佛教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全力支持东方山风景区发展。“十二五”期间,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建成东方世界、东方乐园、东方仙境、东方奇观等四大特色景区;通过举办东方山庙会等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和佛事盛会,形成黄线、绿线、红线、棕线等四大主题旅游线路。到2015年,在现有国家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基础上创建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年游客接待量达到100万人次。

  (2)商贸服务业。以增强下陆辐射能力为目标,重点加快下陆大道、发展大道、106国道下陆段沿线商贸开发力度,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在下陆汇集。着力引进国内知名商贸企业和实施大型商贸项目建设,大力推广大型购物中心、品牌代理、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商贸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在下陆构建现代化商贸流通网络。优化调整商业布局,强化特色街区建设,在铜花南北路等区域建设集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商贸集聚区。

  (3)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物流、金融保险、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物流运输体系。在长乐大道、发展大道、106国道下陆段沿线大力发展物流商贸业,完成生产资料物流中心等专业市场建设,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完善金融体系,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来下陆设点布局,带动金融业规模的良性扩张和效益的显著提升。创新金融合作发展机制,推进政银、银企合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对企业上市的统筹和规则,进一步挖掘上市资源,培育大江公司等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增加上市公司数量。加快保险市场的培育发展,进一步发挥保险业在社会管理、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等方面的功能。抢抓“数字黄石”建设契机,着力打造社会公众信息服务平台、电子政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支撑平台,促进信息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互动。

  (4)社区服务业。以便民、利民为方向,构建“高品质、分等级、全覆盖”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重点抓好以物业服务、家政服务、维修服务、养老托幼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和连锁经营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业,促进社区服务业的产业化和社会化,使社区服务业成为吸纳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新增长点。改善社区的休闲场所、绿地和公共设施,提供并发展与社区休闲相关的文化、教育、体育、生活资讯等资源和服务。

  3、特色现代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稳定发展水产、畜牧、蔬菜与食用菌等产业,大力推进“农家乐”等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农业经济。

  (1)水产。充分利用现有水库、渔池等资源,大力发展高优水产养殖,到2015年,全区高优水产养殖基地面积达到1000亩。积极发展多品种、多层次的水产品加工,扩大水产品精深加工品种和规模,到2015年,全区水产品年交易量达到3000吨左右,水产品加工产值突破500万元。

  (2)畜牧。大力发展规模化、工厂化畜禽养殖。引进原种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和大别山区原种野猪50头,建立祖代种猪核心群,逐步扩繁二元母猪500头,为父母代种猪提供配套系250套,提供父母代种猪6000头。培养年出栏生猪500头规模的养殖户40个。扩建土鸡种鸡场,建成父母系代配套系5000套,提供商品鸡苗20万羽。加强畜牧业发展服务,成立动物医疗中心和生猪养殖协会各1个。

  (3)蔬菜与食用菌。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培植一批高标准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实施农户。“十二五”期间,稳定全区蔬菜播种面积4000亩。加快食用菌品种结构调整,稳定蘑菇、平菇等生产规模,加强试验示范和科技攻关,突破珍稀食用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障碍,形成较成熟的高产优质栽培模式,到2015年,全区无公害食用菌种植规模发展到15万袋。

  (3)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加大对顺星山庄、园门生态园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到2015年,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2010年的3家增加到6家,带动全区20%以上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领域,农民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收入户均增加2000元。

  (二)城乡统筹发展

  按照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要求,调整优化城区空间布局,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农村的城镇化步伐,统筹下陆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到2015年,全面完成下陆“三纵三横”路网建设,基本完成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城区排水管网、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城区洁化、绿化、亮化、黑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管理和运营明显规范,城区环境明显改善。

  (1)构建下陆发展新格局。“十二五”期间,实施“东接、西扩、南托、北抵”的带状组团式空间发展战略。城区东侧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通过与其对接,带动下陆东侧的用地开发,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缓解老城区的空间环境压力。城区西边为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长乐山循环经济工业园,是全区“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和项目建设的主要落地点,通过对长乐山循环经济工业园基础设施的扩张性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下陆最重要的发展平台。城区南侧与罗桥新城毗邻,罗桥地区正在建设大冶城西北工业园和物流园,通过向南拓展,进一步促进与大冶的一体化发展,带动城区南部的用地开发,加强城区功能作用。城区北边为东方山风景区和峰烈山地区,依托东方山风景区开发建设,着力发展休闲旅游,大力打造东方大道旅游带,同时大力发展峰烈山地区的三产商贸业,吸引市直机关单位和企业来峰烈山建设行政办公和职工住宅小区,“十二五”期间,峰烈山地区原则上不再布局工业项目。到2015年,下陆形成“一带、两心、三区”的城区发展布局。“一带”指的是沿下陆大道形成的空间发展轴线,它是城区各个功能组团的功能联系纽带,集商业服务、行政办公、居住生活服务于一体。“两心”指的是老下陆公共生活中心和新下陆公共生活中心,为周边居民提供生活服务。“三区”指的是东方山风景区、长乐山循环经济工业园和峰烈山行政办公生活区。

  (2)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着力推进交通网络建设,完成武黄城际铁路下陆特大桥、大广高速连接线、谈山隧道立交系统建设,拉近与武汉、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时空距离,进一步完善下陆外循环路网;实施东方大道、长乐大道、肖湖路延伸段(与肖湖路对接)、肖铺路(与广州路对接)、江洋路(连接快速路和下陆大道)、石明甲路(与罗桥路网对接,连接106国道)等道路建设工程,完成区内断头路对接,基本完善下陆内循环路网。大力推进棚户区和旧城改造,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神牛社区幸福一村片和矿山车队片、友谊社区煤机片和182地质队片、胜利社区铜材厂片(含黄建三公司)、钢花社区二钢过渡房片、老下陆火车站片、金星社区黄标片改造,逐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启动东钢搬迁工作。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在铜都文化中心北侧增设一处垃圾转运站。完善城区排水系统,实施杭州路西延、铜花大道等处污水收集子系统建设工程。

  (3)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国家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卫生城市和优秀环保城市创建活动,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强化规划管理,严格执行下陆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管到底”。强力开展违法建筑整治,建立区街村(居)三级联动共管的违法建筑管控机制,对违法建筑进行全面清查登记,组织专班力量对违法建筑分步拆除,防止新的违法建筑产生。加快城市绿化步伐,完成骆驼山公园建设,在主次干道两侧规划建设防护绿化,严格落实各类建设用地的附属绿地建设,引导和支持社区绿化,构筑下陆网络状的生态绿地系统。开展社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逐步对社区实施改造,加快改善社区环境面貌。加强主次道路清扫保洁,推行机械清扫,到2015年,全区主干道机械清扫率达60%。

  2、城乡一体化。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村改居”的基础上,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要求,大力推进“村改居”转型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环境整治,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全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1)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十二五” 期间,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年递增200人,实行转移就业年递增1000人。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十二五”期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41处,增加受益人口1.3万人,力争到2015年,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十二五”期间,安排15个“村改居”转型社区50公里道路水泥路面硬化。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力争到2015年,农村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80%。继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2)加快推进城市化步伐。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途经,“十二五” 期间,力争完成一个“村改居”转型社区的土地性质转换试点。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

  (三)改革开放

  1、深化体制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分类推进企业上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进企业调整重组,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二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推进党政机关所办企业和经济实体脱钩改制,加快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三是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

  (2)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方面。健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繁荣。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扩大开放

  (1)积极利用外资抓住黄石市 “三大战略”发展目标,继续做好黄金山工业新区下陆工业园用地争取工作,加快推进园区基层设施建设和规模扩张。积极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与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综合运用委托招商、定向招商、网络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引商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选择性引进一批科技型、生态型、环保型企业,重点支持区内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寻求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招商引资渠道,确保十一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2%。

  (2)拓展对外贸易。坚持从产品、企业、市场三个基点入手,培植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和产品,巩固东南亚周边国家和地区传统出口市场,进一步拓展欧美、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培植——、——、——等出口创汇新产品,培植自营出口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3)营造良好环境。健全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效能投诉中心以及经济科技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完善手续代办制度,为投资经营者提供高效快捷的优质服务;建立经济发展环境监测评价机制,聘请企业法人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投资环境监督员,定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严厉打击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健全企业家交流平台,提高企业家整体素质;建立工作协调配合机制,指导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各行业的具体政策和市场变化,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尽力减少客观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继续实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挂牌保护制度。

  (四)循环经济发展

  1、加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

  围绕我区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灰、废气、废水、废渣等回收利用,不断充实循环经济内容,壮大大江、贵鑫、鑫诚、瑞清、英柯等循环经济实体。在烟道灰利用方面,将冶炼炉生产中产生的烟气经电收尘器收尘,一部分含铜烟灰返回精矿仓,作为原料重新进入铜冶炼系统循环,另一部分烟灰由大江和瑞清物资等公司收购,将其储存转变为粉尘,提炼出铅、锌、铋等贵重金属。在二氧化硫气体回收利用方面,利用鑫诚公司转炉烟气制酸技术和大冶有色公司冶炼厂现有的两套烟气回收装置,回收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烟气,生产工业硫酸。在废水循环利用方面,进一步实施重点企业水循环改造,彻底实现污水厂内循环不外排,并争取创造经济效益。在尾砂利用方面,一是采取先进工艺通过磁选,从尾砂中选出铁精矿,选铁以后的尾砂用于井下充填或露天采空区回填,以防水土流失,二是将大江公司渣选所产生的尾砂进行处理后,销往水泥生产企业作为原料。在废杂铜利用方面,利用大江公司紫杂铜生产线生产黄铜棒、粗铜、阳极铜等产品。在炉渣利用方面,一是将有色公司冶炼过程中产生的贫化炉渣,破碎后留作磨擦材料;二是利用大江渣选厂的新型环保工艺,对有色诺兰达炉冶炼炉渣进行铜精矿、铁精矿及附含金银的综合回收;三是利用贵鑫冶炼公司的分银渣利用技术,对有色冶炼厂的分银渣进行回收利用,提取金、银、铅等贵重金属。在废液利用方面,利用奥宇公司的硫酸镍(精镍)生产线,采取先进工艺,对有色公司冶炼厂脱铜后的废液加工处理,提取粗制硫酸镍。在余热利用方面,将有色公司的锅炉蒸气利用反射炉进行余热发电,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利用效率,将一部分蒸气直接应用于生产环节。

  2、加快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

  采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项实施、滚动发展”的方式,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好、建设好长乐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创造循环经济先行区搭建实实在在的平台。

  建设园区主干道铜都大道,逐步完善园区供电、供水、排水等配套设施,促进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与黄金山工业园、大冶城北工业园、罗桥物流园的全面对接,实现协同发展。着力引进有色制氧、稀贵金属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冶炼加工项目和现代物流项目入驻园区,并加快推进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力争到“十二五”末,园区内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聚、专业化经营、社会化协作的产业集群,园区发展成为黄石市循环经济的样板园区和我区科技创新、招商引资、产业集聚的主要平台,成为全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3、大力实施循环产业科技项目

  一方面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和国内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适用节能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一方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机制,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依托科研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争取国家、省级在循环经济方面的科技研发计划;鼓励循环利用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水平以及企业整体水平,达到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废物减排的目的。重点开发和应用冷辗扩、无飞边车削、火发及湿发综合提炼、射流选矿、水淬渣选等技术;重点实施“冶炼炉含砷污酸的处理与综合利用”、“水淬渣浮选贫化工艺研究”、“环境友好的锌灰先进工艺工程化研究”等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项目。

  4、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继续开展“五小企业”专项整治活动。坚决取缔土法选金,清理整治小特钢、小锻打、粘土制砖企业,加快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产能;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对全区重点污染源和重点耗能企业实行在线监测和日常监管;积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力争创建一批省、市级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强化建筑节能和用电节能管理,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企业生产照明、城市公共照明和居民生活照明实行节能改造。

  围绕燃煤锅炉改造、电机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等内容,支持节能减排重大项目和示范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有色铜冶炼节能减排改造、冶炼厂反射炉改造、新兴管业420立方米高炉改造和峰烈山垃圾焚烧发电等工程建设。

  5、积极营造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氛围

  政府部门坚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资源观和发展观,增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带头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积极营造崇尚节约、厉行节约、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同时,采取相关激励措施,合理运用税收、财政、信贷等调节手段影响市场主体行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辖区企业要将循环经济纳入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大力推广应用以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要坚决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充分借助市场的调节作用,把发展循环经济与企业利益最大化结合起来,使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重要作用。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和环保意识,抓好学校、医院、社区、家庭等社会细胞节油、节水、节电、节气等工作,真正形成发展循环经济“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社会参与”的新格局。

  (五)社会事业发展

  按照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提高服务效率,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社会公共服务的稳定增长机制,着力推进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1、科技。实施科教强区战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强化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高新技术优化发展意识;制定和落实科学发展规划,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市场条件,鼓励各类提供科技信息、科技服务机构建设,不断完善完善科技服务网络,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大企业技术研发力度,加快科技转化,强化自主创新,培植名牌产品。加强对外科技交流,积极引进科技人才,促进校企技术合作,努力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2、教育。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全面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进一步整合基础教育资源,科学合理规划辖区学校结构布局,推进资源配置集约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效应,加快下陆各中小学建设步伐,逐步达到标准化要求,逐步缩小城区学校间的差距。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为重点,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鼓励和支持辖区职业学校的发展,推动我区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整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与沟通,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

  3、人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精神,抓紧建立完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要通过政策导向、市场配置等手段不断引入紧缺人才,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规范毕业生就业秩序,努力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据区人力资源市场发挥我区人才资源优势,加大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引进工作。

  4、卫生。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完善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相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形成参保人员可以就近选择就医、购药的医疗保险服务格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的配套建设,使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公共卫生职责,实现微观向宏观、直接向间接、部门向行业管理的转变。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放开医院经营的市场准入,积极促进非公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5、提高人口质量执行人口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保持城区人口的合理增长,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大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力度,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围绕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做好孕情跟踪服务、超声检测技术管理和终止妊娠手术管理等工作,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

  6、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及污染源治理,强化执法监督、提高环境管理能力。一是强化环境保护规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实施环保第一审批权,新上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建设项目不得通过环评审批,坚决杜绝新的污染源。二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利用天然气等洁净能源,增强城区控制污染能力。三是切实加强工业污染源的综合治理,集中力量综合治理冶金、建材等重污染行业。四是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好开山塘口的绿化工作,初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规范化。

  7、文化体育。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整合辖区文化体育资源,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家庭文化、乡村文化和企业文化,让群众享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大力推进体育活动进社区,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和文化体育中心。

  8、社会保障。注重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建立健全就业、再新业援助机制。完善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就业机制,建立完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实现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健全完善职业培训机制,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逐步实现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前接受培训的目标。继续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及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强化社会保险费征缴,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保障基金筹措机制和基金监督管理机制。继续开展建设和谐社会示范活动,积极开展社会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工作,推进福利事业社会化进程。重视和加强福利院、殡葬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努力提高残疾人教育、康复水平,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继续做好贫困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健全和完善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救灾机制,逐步提高社会救济标准。

  9、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继续开展文明礼仪宣传和教育实践活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和树立社会诚信,切实提升市民素质。

  10、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考核评议制度,规范行政执法活动。特别要规范经济执法,保证企业依法经营,政府依法行政。发挥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不断完善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参与决策与监督的程序和制度。全面实行检务公开和审判公开制度,依法实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和完善司法机关和司法程序各环节内部约束机制。

  五、主要保障措施

  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一)提高行政能力。一是坚持科学执政。进一步完善政府规章、行政监督机制和行政责任追究机制,探索政府法制监督新机制和新途径,规范行政行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规范、便捷的服务。二是坚持民主执政。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的参政议政职能,强化社会监督,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投诉处理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依法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三是坚持依法执政。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体市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全面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加强公、检、法系统建设,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提高创新能力。一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实现政府由管理型服务型转变。二是整合科技资源,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加快引进科研成果和高新技术项目,建立健全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建立和完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通过在岗继续教育和外送深造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培养有前途的优秀人才,通过政策导向、市场配置等手段不断引入紧缺人才,加快知识更新,改善人才知识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社会环境,加强人才库专家库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提高执行力。一是切实增强规划的约束力,细化规划,加强十二五总体规划与区年度计划、部门规划与总体规划、部门年度计划与区年度计划、部门年度计划与部门规划四个层面的衔接,分步实施十二五规划。二是加强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加强规划实施的监测、预警和跟踪分析,对规划的重点项目集中人力、财力保质按时实施到位。三是适时调整、修订规划。规划实施期间,当遇到区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由于其他不可预见因素,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偏离规划,区政府要及时提出调整规划的议案,报送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