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版
名 称: 下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食品安全消费提示与警示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5-83481 发布日期: 2025-11-14 发布机构: 下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文 号: 文件分类: 所属机构:
下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食品安全消费提示与警示
为保障广大消费者饮食安全与身体健康,引导科学、健康、理性消费,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下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季节特点和消费趋势,特发布2025年食品安全消费提示与警示如下:
一、食品采购环节
选择正规场所:请到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正规场所购买食品。谨慎购买无固定场所、无证照摊贩销售的食品。
细查食品标签:购买预包装食品时,请仔细查看食品标签,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地址、成分或配料表、生产许可证编号(SC标志)等信息。不购买包装破损、涨袋、漏气、标签模糊或信息不全的食品。
辨别食材品质:购买散装食品或食用农产品时,注意观察其色泽、气味和形态,不购买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油脂酸败、污秽不洁或感官性状异常的产品。购买畜禽肉类时,请查看检疫合格证明。
谨慎网购食品:通过网络平台购买食品时,应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商家,仔细查看商家公示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和产品信息。收到食品后,检查包装是否完好、食品是否在保质期内。
二、食品储存与加工环节
合理储存食品:根据食品特性,按照标签说明的储存条件进行存放。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易腐食品应及时冷藏或冷冻,并定期清理冰箱,防止食物变质。
注重加工卫生:处理食物前后要彻底洗手,接触生肉、禽蛋、水产品后要及时清洁双手及所用案板、刀具、容器等。食物要烧熟煮透,特别是肉、禽、蛋和海产品。剩菜剩饭应及时冷藏,再次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
防范原料风险: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不认识或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野菜、野果等,谨防误食中毒。谨慎购买和食用自制药膳酒、浸泡酒,避免乌头碱类植物等有毒物质中毒。
三、外出就餐与网络订餐
查看商家资质:选择证照齐全、环境卫生良好、食品安全量化等级较高的餐饮单位就餐。可关注“阳光厨房”或透明厨房,了解后厨卫生状况。
注意就餐安全:用餐时注意辨别食物性状,不吃感官异常或有异味的食物。慎食生食海产品、冷荤凉菜等高风险食品。按需点餐,践行“光盘行动”,杜绝浪费。
规范网络订餐:网络订餐时,尽量选择近距离、熟悉的餐饮单位订购,缩短配送时间。收到餐食后,检查封签是否完好、食品是否受到污染、温度是否适宜。
四、特殊食品与群体
保健食品理性消费: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购买保健食品要认准“蓝帽子”标志和批准文号,根据自身需求和身体状况选择,并到正规店铺购买。谨防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
关注特殊群体饮食: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的饮食需格外注意,应选择易于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生冷、油腻、刺激性强的食品。
五、消费维权与应急处置
保留消费凭证:消费时请务必向商家索要并妥善保管发票、收据、电子支付记录等凭证,以备发生纠纷时维权使用。
依法维护权益:如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或与商家发生消费纠纷,可先与商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请及时拨打12315热线电话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进行投诉举报,也可拨打0714-6577526向下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
及时就医报告:就餐后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尽快就医,并保留好剩余食品、呕吐物、消费凭证等相关证据,及时向辖区市场监管部门或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食品安全关乎千家万户,需要社会共治。希望广大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升辨别能力,科学理性消费。让我们携手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