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版
新下陆街道创建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
新下陆街道创建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
实 施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坚持聚焦问题、突出重点,坚持创新引领、示范带动,因地制宜、形成特色,以我区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创建为载体,按照“小切口、深挖掘、出经验”和“面上推进、整体提升、点上集成”的思路,围绕基层治理重点、难点开展创新实验,努力形成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
二、工作目标
1.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结合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围绕人居环境建设、综合服务提升、城市更新项目、老旧小区改造、社区空间营造、楼栋加装电梯、社区幸福食堂建设等民生实事,推进“三方联动”“五社联动”、小区自治、社区服务、居民矛盾纠纷化解等机制创新,确保通过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中期评估。
2.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重点推进建章立制,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在全区基层治理工作中处于领先水平,确保顺利通过省检查验收,为争创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奠定基础。
三、工作任务
(一)深化居民自治,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1.优化自治单元。按照尊重历史、就近就便、优化服务、提升效率的原则,综合考虑户籍(常住)人口、地理位置、历史渊源、产业特点、发展水平等因素,采取新建、整合和微调三种方式科学合理推进社区设置优化调整。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社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状覆盖。以小区为基础划分网格,同时划分治理单元,设立居民小组,建立“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机制,完善问题清单、服务清单、解决清单“三张清单”,形成服务闭环。
2.推进小区自治。构建“社区—小区—楼栋”贯通到底的基层治理体系,将社区建成政府治理和群众自治的结合点,小区建成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的承载点,楼栋建成邻里守望、共建家园的连心点,推动社区、小区、楼栋健全功能、协同联动。健全群众参与机制,拓宽参与途径,发动群众组建评议会、议事会,有序参与社区事务;围绕环境整治、公共设施维护、惠民政策落实等事项,推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引导群众参与微改造、微服务、微治理,激发参与共建共享热情;探索综合执法队伍进小区,依托街道综合执法平台,联合住保、城管、市场监管、环保、公安、消防、交警等部门组成小区综合执法队伍,授权建立小区综合执法清单,推进小区治理;围绕人居环境建设、综合服务提升、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社区空间营造、加装电梯、老年幸福食堂等民生实事,把议事协商贯穿于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全过程,推动议事协商向小区、楼栋、院落、塆组延伸;开展文明小区每月评选和“美好家园”创建活动,培树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物业管理星级高、三方联动和谐的小区,每年至少成功创建1-2个市级、1个省级示范小区。
3.完善“三方联动”。持续推进小区物业管理集中规范,加强小区业委会建设,推动小区业委会组建扩面,加强业委会队伍建设和履职管理,健全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推动无物业老旧小区建立自管委、物管委,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围绕“共同缔造”活动中涉及群众的屋前屋后环境改造、基础设施配套等民生实事,积极发挥居委会下属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作用,全面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协同联动解决实际问题制度、公示通报和报告制度、评议考评制度,推动“共同缔造”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4.健全议事协商。进一步完善协商体系,探索居民议事协商新路径,逐步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网格、小区、楼栋)公共事务为内容、以相关议事协商参与者为主体、以“邻里议事中心”为载体的“一核为主、多元共治”议事协商体系。规范议事流程,按照“提出协商议题、确定协商主体、公告协商信息、开展协商活动、实施协商成果、反馈落实情况”六个步骤,引导居民有序参与共谋协商。丰富协商载体,依托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居民小组会议制度,发挥居委会、业委会、理事会、评议会、监督小组等群众组织作用,积极开展居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组织各方力量,鼓励党政机关下沉党员、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专业社工、志愿者等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支持,共同参与“共同缔造”活动。充分运用“社区夜话”“社区圆桌会”等多种渠道,围绕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居民矛盾纠纷化解、社区便民服务供给等议题,定期组织多方联席会议进行政策研究、工作研讨、任务部署,切实解决居民实际难题。持续推广“六民工作法”,升级铜花社区“睦邻议事厅”,铜都社区“六同共治,画出最大同心圆”等优秀工作法,形成议事协商的“下陆经验”。继续打造2个以上具有辨识度、温馨感的社区“居民议事厅”“社区圆桌会”。
(二)深化社区服务,探索共同缔造新格局
1.加强服务阵地建设。按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健全、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完备的标准,聚焦社区服务体系、服务供给、服务效能、服务手段、服务队伍等短板弱项,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体育健身、文化服务、交通物流、商业服务、物业服务、智慧安防、社区基层治理等各类配套设施配置。结合城市更新项目、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和共同缔造活动,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租赁、回购和置换等多种方式,建好社区、小区党群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综合化”的专业服务;建好职工之家、爱心驿站等阵地,开展技能培训、劳动争议调解、困难帮扶、退休职工服务等工作;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站(岗),努力打造成为面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窗口和品牌;建好青年之家,畅通“青年面对面”议事渠道,推动解决青年住房保障、就业创业、权益维护等现实问题;建好“妇女之家”,开展家庭教育辅导、儿童关爱保护、婚姻家庭纠纷排查、困境妇女帮扶等服务;建好初心驿站、红色驿站,把党建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贴心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综合治理防线筑到最前沿;建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让老年人养老更方便、老年更幸福;建好社区幸福食堂,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难;建好零工驿站,为灵活就业人员就地就近就业提供暖心服务;建好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保护;打造一个统筹规划、布局创新、温馨开放、智慧共享的“街道养老综合体”,服务涵盖助餐、托老、托幼、心理健康、全民健身、城市书房、安全教育、社会工作服务、议事协商等。
2.培育组织服务群众。激活“村改居”社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和人才等要素,壮大“村改居”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建立“村改居”社区、小组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发挥管理集体财产、开发集体资源、服务集体成员等作用;充分发挥新下陆街道社工站作用,健全完善“下陆区社会组织培育基地——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社会组织工作室”三级培育孵化体系,发展公益性组织,发动辖区党员、医生、教师、律师等骨干和市场主体参与,组建扶老助残、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矛盾调处、环境保护等社会组织;通过公益创投、建设社区基金等方式,支持公益性组织常态化开展活动,吸引群众参与,从受益者变为参与者。发展服务性组织,整合公共场地、闲置用房、商户企业等资源,引入或建立技能培训、家政服务、居家养老、托育扶幼、配送服务等社会组织,提供惠民便民服务。发展互助性组织,发动群众建立邻里帮帮团、互助小组、艺术团、健身队等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体,开展友谊比赛、文化交流、邻里节日、互帮互助等活动,增强互动、增进情感、增加认同,变“陌生人社会”为“熟人社会”。健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
3.加强服务队伍建设。突出现代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目标,深化拓展社区工作者“四岗十八级”职业体系建设,优化社区工作者考试录用、考核评价,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学习交流、知识更新和实务操练,倡导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不断提高参与社区治理能力水平。引入社会组织及志愿团队,促进社区社会资源的有效挖掘,增强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引导居民主动参与文明创建、国卫复审、疫情防控和关爱老弱病残等志愿服务。进一步完善志愿者爱心积分管理办法,拓展志愿服务内容,创新探索“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积极倡导“积分兑服务、服务换服务”理念,助推志愿服务由“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不断朝全民化、多元化、专业化、长效化方向发展。创新爱心积分兑换机制,进一步畅通与辖区内商超、餐饮及其他生活服务企业合作兑换渠道,每年新增10个以上爱心积分兑换点。
(三)深化依法治理,探索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新机制
1.完善民意表达回应机制。畅通群众表达渠道,推广“议事亭”“红色近邻驿站”等做法,引导群众及时反映情况和问题;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对群众的咨询、求助、投诉、举报、建议等诉求快速响应、接诉即办,完善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结果反馈工作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高频共性问题,开展前瞻分析、定期高度和专项治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沟通联系作用,深化“一线协商·共同缔造”等载体,常态化深入群众,反映社情民意,推动解决问题。
2.完善矛盾纠纷分流机制。按照“部门高效履职、矛盾纠纷及时化解、风险隐患提前消除”原则,依托综治网格化改革,推动矛盾纠纷有效分流、上下高效联动,加快构建职责明晰、优势互补、科技支撑、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分流处置机制,对非警务矛盾纠纷,由现场的公安机关先期现场处置。现场无法调解的,出警民警登记好当事方信息、纠纷起因、性质、当事人诉求,对照矛盾纠纷与政务服务事项分类清单、12345与110平台分流转办事项参考清单,将要分流的矛盾纠纷报送至综治中心网格化平台,由综治中心根据矛盾纠纷种类进行分流、跟踪督办、考核奖评、追责问责。完善线上、线下吹哨报到制度,按照“研交办督结”工作闭环,推动各级高效完成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线上,矛盾纠纷流转实行“街道综治中心派单、社区接单”做法,根据事项轻重缓急,线上生成应急单、重点单和常规单,接办部门即接即办、限时办结;线下,根据矛盾风险发生辖区及当事人居住地,综治中心对照主体责任和属地责任,对相关社区进行专门交办,交办结果作为平安建设考核重要内容。
3.完善矛盾纠纷预防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新下陆街道矛盾纠纷联动化解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例会,交流、沟通、研究,统筹协调相关工作。联席会议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例会,遇重要事项随时召开。各社区分别确定1名分管负责人和1名具体联系人,建立工作群,加强日常联系、强化业务培训、联动开展跟踪监控和研判分析等各项工作。
4.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充分发挥区综治中心龙头作用,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重点加强综治中心建设,推进信访、司法等政法部门常态进驻,充分发挥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与律师、心理咨询、社会团体等作用为群众提多样化解决方案,集中提供矛盾调解、法律援助、信访调处等服务,实现矛盾纠纷“一窗口受理、一站式调处”;发挥社区综治工作站作用,整合“两代表一委员”、律师、平安志愿者、“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知识分子、老政法干警)等资源力量,强化矛盾纠纷化解服务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调解工作水平。加强网格管理,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建立专兼结合的网格员队伍,落实“岗在网格、重在服务、责在连心”要求,深入一线巡查走访,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四、工作步骤
1.方案制定阶段(2023年9月)。根据省民政厅申报要求,紧扣实验主题,结合《新下陆街道创建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工作方案》,制定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健全工作体系,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
2.组织实施阶段(2023年10月—2024年3月)。组织召开动员大会,明确试点工作任务分工,在各社区围绕实验举措开展工作,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细化具体落实方案,加强协调督办,严格按照节点要求扎实有序推进。
3.全面提升阶段(2024年3月—2024年6月)。初步总结实践经验,并将好的经验进行全面推广,找到短板不足进行查漏补缺。加强与市、区民政部门沟通,争取指导支持,持续修订和完善相关工作做法。
4.巩固总结阶段(2024年6月—2024年8月)。全面总结提炼工作经验,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典型宣传、不断规范提升。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下陆街道创建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推进措施,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强化分级负责、分级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履职不力的加大约谈问责力度。
2.动员社会参与。通过政府釆购、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等方式,吸引各类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和运营。支持规范各类企业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开展设施建设和改造。建立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线上线下社区服务业,接入电子商务、健身、文化、旅游、家装、租赁等各类优质服务,拓展家政、教育、护理、养老等增值服务。
3.广泛宣传发动。综合利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大力宣传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创建各项工作,提高知晓率。借助各级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基层治理创新工作的重大举措、目标定位和改革成效,在全街道形成全民知晓、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良好氛围。
附件:
1.新下陆街道创建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新下陆街道创建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1
新下陆街道创建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领导
小 组 成 员 名 单
组 长: 刘克涛 新下陆街道党工委书记
副 组 长: 郭莎莎 新下陆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邵成胜 新下陆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
胡婷婷 新下陆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柯 青 新下陆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周 易 新下陆街道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
柯 浩 新下陆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成 员: 陆冬英 新下陆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
向 良 新下陆街道社区网格管理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
陈常弋 新下陆街道党政综合办负责人
王宇杰 新下陆街道经济服务办负责人
饶诗华 新下陆街道平安建设办负责人
程 敏 新下陆街道综合执法中心负责人
吴兰兰 新下陆街道社会事务办负责人
张 婷 新下陆街道财务负责人
陆合香 铜都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占霞生 西花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王婷婷 孔雀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马细群 铜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姚卫萍 新星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桂 森 陆家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江 丽 神牛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卫文娟 胜利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向 权 康宁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吴小桂 大塘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谈家兴 团结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江海燕 友谊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会事务办,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胡婷婷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吴兰兰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成员如有变动,由成员单位自行调整,不再另行发文。
附件2
新下陆街道办事处创建全省基层治理
创新实验区重点任务清单
1.社区设置优化调整。(责任单位:党政综合办、社会事务办,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2.健全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优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基层治理组织架构。(责任单位:党政综合办、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3.合理划分网格,完善“三张清单”。(责任单位:社区网格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4.构建“社区—小区—楼栋”贯通到底的基层治理体系。(责任单位:党政综合办、社会事务办、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5.健全“六民工作法”。(责任单位:社会事务办、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6.探索综合执法队伍进小区。(责任单位:综合执法中心、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7.推动议事协商向小区、楼栋、院落、湾组延伸。(责任单位:党政综合办、社会事务办、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8.开展文明小区每月评选和“美好家园”创建活动。(责任单位:综合执法中心、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9.健全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责任单位:党政综合办、社会事务办、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10.健全议事协商体系。(责任单位:社会事务办、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11.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体育健身、文化服务、交通物流、商业服务、物业服务、智慧安防、社区基层治理等各类配套设施配置。(责任单位:社区网格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经济服务办、社会事务办、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12.建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党政综合办、经济服务办,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13.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站(岗)。(责任单位:综合执法中心、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14.建好初心驿站、红色驿站。(责任单位:党政综合办、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15.建好用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责任单位:经济服务办、社会事务办、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16.推行多种形式的帮办代办服务。(责任单位:党群服务中心、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17.深化智慧平台下沉,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责任单位:党群服务中心、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18.推动党员干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压实单位包联社区责任,完善“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开展认岗认事认亲和创单服务。(责任单位:党政综合办、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19.激活“村改居”社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和人才等要素,壮大“村改居”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责任单位:党政综合办、财务室、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20.健全完善“下陆区社会组织培育基地——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社会组织工作室”三级培育孵化体系。(责任单位:社会事务办、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21.发动辖区党员、医生、教师、律师等骨干和市场主体参与,组建扶老助残、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矛盾调处、环境保护等社会组织。(责任单位:党政综合办、社会事务办、平安建设办、社区网格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执法中心、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22.开展公益创投、建设社区基金。(责任单位:社会事务办、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23.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党政综合办、社会事务办、财务室、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24.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责任单位:社会事务办、综合执法中心、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25.进一步完善志愿者爱心积分管理办法,创新探索“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责任单位:社会事务办、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26.推广“睦邻议事厅”“16号议事日”“幸福石墩会”“星空夜话会”等做法,引导群众及时反映情况和问题。(责任单位:党政综合办、社会事务办、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27.发挥“两代表一委员”沟通联系作用。(责任单位:党政综合办、社会事务办、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28.推进与律师、心理咨询、社会团体等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作用。(责任单位:社会事务办、社区网格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29.整合“两代表一委员”、律师、平安志愿者、“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知识分子、老政法干警)等资源力量,强化矛盾纠纷化解服务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党政综合办、社区网格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
30.科学设立网格责任区、服务岗,确保每年至少打造10个小区网格党组织活动阵地。(责任单位:社区网格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各社区,完成时间:2024年8月前)